第六届东西方工业考古工作坊(工业废墟)成功举办
时间: 2025-07-15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
第六届东西方工业考古工作坊于2024年5月11日在线上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ICHHST)与英国工业考古学会(AIA)及其青年成员理事会联合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7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第六届东西方工业考古工作坊深入探讨了不同时期(前工业、工业和后工业)的工业废墟以及与此相关的不同层面(社区主导、考古、创意……)的研究方法。
工作坊由Juan Manuel Cano Sanchiz副教授主持,首先,他代表主办方(ICHHST和AIA)对参与者表示欢迎,并对演讲者及支持东西方工业考古工作坊系列活动的机构(包括John Taylor 和 Francis)表示感谢。他回顾,第五届东西方工业考古工作坊以工业建筑为主题,由建筑师和制片人等探讨了对过去工业建筑的历史研究,以及其现在对公众的展示。他解释道,为了延续这一讨论思路,本次工作坊着眼于“建筑之后 ”发生的事情,并回到了考古学的视角。他强调,多样性是该系列工作坊的关键价值要素,这里欢迎不同的理解、方法和维度。在本次工作坊中,多样性意味着,除其他事项外,还应同时关注现代和前现代的工业废墟,不仅要探索它们在考古研究中作为信息来源的价值,还要探索这些地方的物质和性质,以及我们应如何以远远超出传统学术知识生产的方式与它们互动。
第一位发言人是威尔士斯旺西大学的Hilary Orange博士。她演讲的是《被践踏的材料—工业废墟的表面》。演讲中,她讨论了人的身体是如何与英国康沃尔被破坏的矿业景观联系起来的。在简要介绍了支持其工作的考古学理论之后,接着她分享了自己在康沃尔采矿景观沿线走访和采访不同人群的经历,解释了他们的不同看法和期望如何与遗产规划思路并不总是一致。最后,她认为有必要适当关注工业废墟的表面,以全面了解工业景观作为由地理因素和地质特征、人类及其他动物、植物物种、气候、重力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的动态实体。
图 1: Orange老师演讲
第二位发言人是北京科技大学的高宪平老师,他做了题为《发掘一处中国瓷器工业的废墟:景德镇落马桥窑址》的演讲。在介绍了景德镇(江西省)制瓷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后,他重点介绍了元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手工业的主要中心之一——落马桥窑址。他根据几次考古发掘、相关发现以及对 20 世纪一些现存建筑的分析,解释了北宋至清末的制瓷业遗迹,包括灰坑、储料池、房址以及出土的瓷瓶、瓷盘等。最后,他以陶溪川(一个现代工业建筑群,如今已改造成一个创意园区)为例,对这些工业废墟的保护和再利用进行了思考。
图2.高宪平老师演讲
最后一位发言人是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Guilherme Pozzer博士,他在题为《废墟中的文字:走进工业废墟的感官、情感及创造性的方法》的演讲中,从另一个角度探索了现代工业废墟。Pozzer博士为以人为本的工业遗产制作方法进行了辩护,他认为工业废墟不仅体现了工业和技术的现代历史,也体现了在那里工作的人们的情感和感受。面对更为传统的遗产创造过程及其传统话语,他将赌注押在了感官、实验和情感实践上。他提出以创意写作、图纸及其他形式的表达,作为调解工业废墟和后工业社会的工具,并用自己创作的一些美妙的诗歌和绘画说明了这一点。
图3. Pozzer老师演讲
演讲结束后,发言人和参与学者充分讨论了一些问题,如工业废墟的动态性质与传统保护中试图将事物凝固在时间中的做法之间的对立(即管理/保护衰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遗迹景观 ”概念、游客和当地社区对工业废墟地的不同期望、中国和英国现代瓷器生产设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工业废墟在安全接待游客方面的改造。最后,Juan Manuel Cano Sanchiz副教授再次感谢相关机构、演讲者及参与者,他们的支持才使得本次工作坊成功举办,他还邀请大家于 2024 年 11 月再次参加第七届东西方工业考古工作坊!
图4.Cano Sanchiz老师评论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