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中国古纸科学价值挖掘研究”项目召开总结会
时间: 2016-04-12 点击: 次
来源: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作者:王颖竹
2014年12月28日上午9点,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中国古纸科学价值挖掘研究”项目总结会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楼318会议室召开。项目负责人李晓岑教授主持会议,到场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有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陈刚教授、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方晓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业朱霞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海艳博士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王珊博士、北京联合大学讲师刘畅博士、河南省博物院金玉红硕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吴世磊硕士和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贺超海。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部分学生列席会议。
(从左至右:吴世磊、金玉红、刘畅、王珊、陈刚、李晓岑、方晓阳、朱霞、杨海艳、贺超海)
李晓岑教授首先介绍了项目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古纸的科学检测与分析、手工纸技术的实地调查、浇纸法和抄纸法源流研究、古纸技术标准草案研究、新技术研究、日本和英国调查等6个方面,此外还有额外完成项目。课题共取得了35项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公开发表21篇论文,其中登载于CSSCI期刊的有10篇,EI期刊1篇,CSCD期刊2篇,北大核心期刊2篇。研究报告9本,标准草案2项,资料汇编2本,数据库框架1项。该项目解决了中国造纸术起源、浇纸法和抄纸法的传播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复旦大学陈刚教授做了题为“日本的古纸和手工纸研究现状与启示”的报告,回顾了日本传统造纸与古纸研究情况,介绍日本古纸研究现状与主要研究成果,谈到了当前日本古纸研究存在的问题。借鉴日本传统造纸技术的保存技术,对中国古纸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中国科学院方晓阳教授介绍了负责的子项目执行情况。北京师范大学朱霞教授介绍了江西铅山、陕西龙亭、温州泽雅的手工造纸的文献整理和田野调查情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杨海艳以浙江奉化棠云造纸作坊的工艺调查为例,挖掘了中国东南地区古纸科学价值。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王珊博士汇报了庆州白塔辽代佛经用纸的初步检测结果。北京联合大学讲师刘畅博士汇报了中国传统手工纸图像分析技术的研究情况。河南省博物院金玉红硕士介绍了采用烫蜡法复原硬黄纸的模拟实验过程和结果。中国科学院吴世磊硕士介绍了云南鹤庆传统白棉纸的工艺考察情况,总结出了白棉纸“变”和“不变”两方面的表现。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贺超海以湖南地区为例,研究了中南地区传统手工造纸技术的历史,指出传统手工造纸的困境。
会议最后,中国科学院方晓阳教授谈了对未来研究的四点建议。最后,与会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合影留恋,宣告会议结束。
2014/12/28 王颖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