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修班在北京耶鲁中心成功举办

 

图1 参加会议代表合影留念
由耶鲁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学院和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博物馆协会、西安交通大学协办的“绿色博物馆——文物保护中的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the green museum- sustainability and risk management in conservation)”国际研修班于2016年9月25 - 27日在北京耶鲁中心举办。此次研修班特邀请中国、美国和丹麦等国内外高校和文物保护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博物馆中的一线科研人员前来参加。这是一次以理论培训和成果展示为主,兼顾经验交流和案例分析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也是继2015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博物馆展示用光及微区褪色检测技术”国际研修班之后的又一次合作,这一活动的开展必将为推动我国绿色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本次研修班特别邀请的授课老师包括:耶鲁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学院的院长Stefan Simon教授和Lukasz Bratasz研究员、丹麦国家博物馆的Poul Larsen 研究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马清林研究员,国家博物馆的潘路研究员和铁付德研究员、上海博物馆的吴来明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魏书亚教授和黄明玉副教授等;特邀参加研修班的学员来自全国主要文博单位和博物馆的一线中青年研究人员:包括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丝绸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广西民族博物馆、深圳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湖北荆州文保中心、昆明市博物馆、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及西安和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三十余人。
本次研修班由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魏书亚教授主持,耶鲁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学院的院长Stefan Simon教授及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教授致开幕词。会议的英文翻译由北京科技大学马泓蛟博士、博士生李辰元以及宋珊女士担任。

图2.北京科技大学魏书亚教授主持会议

图3.北京科技大学潜伟教授致开幕词
Stefan Simon教授和Lukasz Bratasz研究员在博物馆的文物保护领域率先提出了“绿色博物馆”及“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博物馆应做到低能耗高效率,也就是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能耗,降低成本,做到可持续发展。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5万座博物馆,中国的博物馆数量则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因此,绿色博物馆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博物馆是指其建筑、环境、设施既符合人类健康标准的需要,又符合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的需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馆舍位置的选择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标准;二、博物馆建筑与自然文化景致协调一致;三、馆舍建筑设计与建筑材料、办公电器设备要绿色环保等。“绿色”是一种理念和是全球化发展趋势,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交流和深化研究并逐步完善才能最终实现。

图4. 耶鲁大学 Stefan Simon教授致开幕词并介绍绿色博物馆理念

图5. 耶鲁大学Lukasz Bratasz研究员进行讲解
Stefan Simon 教授和Lukasz Bratasz研究员指出,在现代博物馆保护和管理中必须要考虑的导致文物劣化的因素,其主要的十个劣化因素如下:1)物理作用(如地震、搬运磨损、震动磨损);2)火(电源、气体泄漏、易燃液体、烟、纵火);3)水(水渗漏、水管爆裂、水泄漏);4)盗窃和艺术品破坏者(非法入侵、偷盗、涂鸦);5)害虫(昆虫、啮齿类动物等);6)污染物(灰尘、泥土、空气污染物、不合理修复);7)辐射(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8)不当的温度(过高、过低、波动过大);9)不当的相对湿度(过高、过低、波动过大);10)管理者的疏忽(文物错置、馆藏目录不明确、藏品身份标签丢失)等十个方面。这些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是博物馆藏品面临的主要风险来源。他们认为:针对这些风险博物馆相关人员必须从下面五个层面入手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以达到降低危害的效果:第一,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风险发生;第二,风险一旦发生阻止其影响到文物藏品本身;第三,适时监测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性应对措施;第五,一旦风险危及到藏品,启用应急预案使得危害降到最低。
来自国家博物馆的潘路研究员、铁付德研究员、上海博物馆的吴来明研究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马清林研究员分别对国家博物馆在环境监控方面的措施、历史艺术和技术、中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理论和实践、山东定陶王墓地原址保护工程及博物馆藏品保护与展览等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Stefan Simon教授和Lukasz Bratasz研究员随后又介绍了博物馆风险管理操作,并以耶鲁Peabody博物馆为例详细介绍了博物馆风险评估系统。魏书亚教授对博物馆中预防性保护的各种因素做了进一步的讲解,黄明玉副教授则介绍了智慧博物馆视野下的文物知识构建。来自丹麦的Poul Klenz Larsen教授向参会人员解释了博物馆中的被动存储概念,还以哥本哈根皇家博物馆为例,对博物馆中的高效能环境控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介绍。

图6.国家博物馆的潘路研究员介绍国家博物馆环境监控

图7.国家博物馆的铁付德研究员讲解“历史、艺术和技术”

图8.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马清林研究员介绍博物馆藏品保护与展览

图9.上海博物馆的吴来明研究员讲解博物馆中环境的理论与实践

图10. 黄明玉副教授介绍智慧博物馆视野下的文物知识构建

图11.丹麦国家博物馆的Poul Klenz Larsen研究员介绍丹麦国家博物馆
研修班不仅就“绿色博物馆”的建设、文物劣化的因素及风险管控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讲解,而且将参会代表分成小组,各个小组分别对案例博物馆中不同部门存在的问题、风险、资源分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专家点评的方式加深了参会代表对绿色博物馆建设的理解和博物馆风险管理的认识。研修班主讲者实践经验丰富,讲解生动,与参会者互动性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绿色博物馆建设及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未来博物馆发展的主要方向,该理念的深入实践将为更好地保护中国乃至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起到重要作用。

图12.研修班授课现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