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 重谈“中西医学之争”——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的第216讲
时间: 2020-04-19 点击: 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2020年3月11日傍晚,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进行了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的第216讲——“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若干科学文化问题的思考”。本次讲座邀请到了中国科协-清华大学科技传播与普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图书评论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刘兵教授主讲,讲座由副院长章梅芳教授主持,继续以在线视频会议方式“云”报告,我院师生,包括在海外访学的学者,共1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刘兵教授指出在此次疫情过程中,就网络传播来说,一直存在着信息混杂,信息焦虑,以及由此引发诸多争议的现象。在涉及对于新冠肺炎的医学治疗方面,亦是如此。如何面对和理解这些争议,就涉及到人们的科学(医学)素养,而这又与科学文化传播相关,包括对科学哲学、医学哲学、医学文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认识。
接下来,刘老师以贯穿在新冠肺炎治疗的信息传播中的“中西医之争”议题为对象,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学理性分析和讨论。
一、医学中的身体之“建构”
近年来,关于身体的研究逐渐兴起,总体可分为本体论层面的生理身体,和建构论层面的社会身体两种研究,后者目前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热点,渗透到哲学、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学科。医学中的“身体”,一直是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最为重要的对象之一。医学中的身体的建构,也与医学发展的历史,以及在此发展中不同时期和不同医学系统中人们对于医学及身体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近现代西方医学对身体的“再造”,形成了一种特殊并且深入人心的身体观,即把医学中的身体简化为一系列由某些物理化学规律掌控的器官、细胞和机制。然而,随着医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医学中的身体其实也是一种来自医学理论的建构,而且这样的建构并不唯一。
二、不同医学理论下的“身体”
刘教授以哈佛大学栗山茂久教授的著作《身体的语言》中古希腊医学与中医对“脉膊”的认识的比较为例,指出两种医学,在对同一身体对象的认知上,直接感受、想象、获得的认知,及描述的语言都是不一样的。对此,栗山茂久用了《罗生门》的隐喻,但并未延伸到本体论的结论。其研究背后其实存这一哲学问题:不同的医学理论系统下,存在着不同的认知方式,和对身体的不同的解释,也即背后的“身体”的存在并不唯一。刘老师和其指导的研究生对蒙医、壮医、苗医的研究也同样表明,有一种不同于西医的身体的认识,类似的还有藏医、维吾尔医等其他替代医学。
三、地方性知识与科学的多元化
传统科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和样本主要是西方科学,但近年来,随着STS领域的发展,关于科学和地方性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值得我们关注。对于来自于人类学的“地方性知识”概念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仍然是可以而且需要讨论的问题。国内学者王铭铭曾指出,“吉尔兹书名的原文叫‘Local Knowledge’ ,‘Local ’感觉上更接近于完整体系的‘当地’或‘在地’面貌……即主要指文化的类型, 而非‘地方文化’”。
地方性知识对于传统的一元化知识观和科学观具有潜在的解构和颠覆作用。有一些学者认为,地方性知识的对立面,是所谓的普遍性知识。这种看法表面看似乎不无道理,但实际上却是大可争议的。普遍性,并不等同于普遍化。西方科学可以说是“普遍化”了的科学,就像麦当劳的全球化一样,解释普遍化的原因有多种方式。而“普遍性”,其成立也往往是基于某种信念而非经验证明,存在证明上的困难。地方性知识的对立面,应是知识(真理)的一元论。人类学的文化相对主义对于理解科学的多元性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从文化多元性的角度理解,类比实践哲学,中医是一种地方性知识,西医也同样是作为地方性知识,彼此之间范式不同而已。
四、何为“中药”
中药并不仅仅是中医曾经用过的药,跟西药一样,是有其背后的理论的,依理炮制、配伍,辨证施治。此外,中药对其疗效的验证也与西医不同,包括中药擅长对“毒”的不同认识、使用和利用,讲求以偏纠偏等。
五、安慰剂效应
结合争议,对于医学疗效中所涉及到的安慰剂效应,刘老师引述《勾勒姆医生》一书中对安慰剂效应的核心讨论,指出其影响现代西方医学试验的因素,例如存在着实验者报告效应、病人报告效应、期望效应等难题,而对于在治疗中能否系统地利用安慰剂效应,以及“安慰剂效应”是否真的存在等问题也面临着困境,安慰剂效应明确地提示了现代医学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大难题。
最后,通过以上论述,刘老师指出在这样的科学多元文化的立场下,包括现代生物医学在内的各类医学体系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人们都很难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谁优谁劣,因为它们本来就分属于不同的范畴,所针对的并不是同一个“身体”。 由此,刘老师提出,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医学的现实是怎样的?我们现在都知道什么?关于当下的医学和治疗,我们能断言什么?理想的状况是怎样的?一连串的发问引人深思。
讲座结束后,我院师生针对报告内容,如中西医争论的社会原因、普通公众如何应和就医选择,及怎样看待疫情期间科学传播现象等问题,纷纷进行提问互动。刘兵教授从STS理论视野一一给予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讲座持续了近2个半小时,由于时间已晚,不得不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了此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