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通讯|游战洪:汉代青铜弩机复原试验研究

 

2018年11月20日上午,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游战洪教授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楼616室做了题为“汉代青铜弩机复原试验研究”的讲座。讲座由我院李延祥教授主持,章梅芳教授、黄明玉副教授、宋元明老师,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叶德舜教授等校内外共三十余名师生参加。
本次讲座主要讲述游战洪教授课题组对汉代弩机复原铸造技术和弩臂复原制作技术的初步研制工作,展示出汉代弩机高超的制作技术和强大的战场杀伤力。

游战洪教授首先介绍了弩机的三个关键部件:悬刀(扳机)、钩心(连接键)和望山(瞄准器),接着指出汉代弩机“加装铜郭、增加望山刻度、悬刀加长、两枢增长”的四大改进,与秦代弩机相比,呈现出“悬刀更易手持掌控、望山刻度更为精准、钩心和穿钉材质由铜变为木”的发展趋势,并猜测这与汉代大量使用铜制品导致后期铜原料的缺乏有关。
游教授接着从“汉代弩兵制度”方面为大家讲述了弩机在汉代得以发展成熟四点原因:一是民间皆可习弩;二是兵弩可买卖;三是诸侯有权制造兵弩;四是两汉均设专门官职来管理弩机和弩兵。由此形成的“举国男子皆习弩”局面,为汉代军事实力的增强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接着游教授以文献记载中的四次“汉代弩兵与汉匈战争”为例,向大家具体展示了当时拥有先进弩机装备的汉朝军队所向披靡的战役成果。
最后游教授详细介绍了与周原博物馆青铜范铸工艺研究所合作进行的“汉代弩机复原试验”研究工作,该工作包括青铜弩机技术复原、弩臂技术复原和汉代弩机射箭试验三部分。课题组采用活范铸造法,复原完成后分别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和江苏徐州进行EVA树胶发泡材料穿透力、射程、射速的测试,最终得出:相同情况下,弩臂越长、箭杆越短,则拉力越大、射程越远;一般弓箭远不及弩弓;以及弩机箭支的准度和发射速度受天气影响较大,但箭支本体越重则该影响越小的初步结论。游战洪教授表示后期还会对该复原试验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得出更为精确和深入的结果。

之后大家对于弩机标准化和瞄准度等问题展开了积极讨论,李延祥教授提出关于《圣经》中出现类似于汉代弩机描述的猜想,进一步丰富了讲座的内容,而北外叶德舜教授恰到好处的补充,使大家对于汉代弩机的原理和特点有了更为直观全面的感受。
最后在全体人员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韩  玉
摄影:肖  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