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产业技术史研究的新视野——以近代湖南锑业研究为例

       
摘要:当前学术界对于自主创新的研究存在着历史维度缺失的问题。作为近代下矿业领域代表之一的湖南锑业,在近代中国的产业技术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因而以自主创新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具有抛砖引玉之功。      
关键词:自主创新; 产业技术史; 近代湖南锑业; 研究思路      
       
1自主创新研究需要历史视域的关照      
有关自主创新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领域之一。但是综观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发现,着眼于当代现实问题技术创新的经济学、管理学和哲学的研究是技术创新研究的主流。笔者在对近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统计研究后发现,90%以上的项目是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的,没有项历史学视角的研究。虽然学术史中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是近年来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发展史和产业发展史中没有自主创新的身影。历史是条斩小断的河流,技术创新本质上是个历史的范畴,当代的自主创新理论和实践必然渊源于过去的历史轨迹。技术创新研究中历史维度的缺失,可能使我们的研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囚为技术创新的经验更多地来自于历史,任何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都存在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独特的背景。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叫以使我们看得更清楚、更透彻,也更易于对现实问题做出客观评价。诚如熊彼特所言:“除非最近的论著本身反映出最起码的历史而貌,否则不管他怎样幽雅动听,都不能阻止学生产生种缺乏方向与意义的感觉。[1]”进言之,知古方能鉴今,自主创新贵在从自我出发,本土化的经验和教训非常重要。鉴于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的过程其实就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深和演化的过程,而且中国的近代工业史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部中国的现代工业化发展史,是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发物和奠基史。其启后但并不怎么承前的特殊性,对传统产业的颠覆和毁弃以及对现代工业的开启和奠基,赋予了我们研究这段历史的特殊价值。囚此,以中国近代产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演变过程为主线,从历史的视域研究中国产业发展史中所走过的自主创新之路,具有重大的知古鉴今价值。      
       
2自主创新叫以成为产业技术史研究的新方向      
    综观国内外近代产业技术史的研究,我们发现,已有研究中主要以着眼于还原历史的所谓内史研究为主,也有少量的服务于其他主题的所谓外史研究,如技术社会史、技术文化史的研究。但总的来说,近现代产业技术史研究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显得进展不大,研究成果也较为稀少。具体到锑矿冶技术史研究领域而言,相关研究更少,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成果。已有的研究大多可以成为史料性质的资料而不是真止意义上的锑矿冶史研究。仅有的少数锑矿冶史研究也是单一视角的经济史和技术史的研究。      
    笔者认为,这是跟近现代技术史研究与古代技术史研究的主旨有极大的关系。如果说古代技术史研究般体现为还原历史和解释历史的话,那么近现代技术史的研究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就更多地要体现出为现实服务的一面。鉴于当代科技的发展大多渊源于近现代科技的发展演变,现代工业技术的演进大多与近代相关工业技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就赋予了近现代科技史研究强烈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近现代科技史的研究有着强烈的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功能的内在需求。      
众所周知,自主创新是我国当前乃至以后长期的国家发展战略,而自主创新其本质就是强调自主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发展战略以及技术能力的培养问题,而这都离不开历史视角的关照。再加上近现代技术己经不再是单项技术的发展而更多的是表现为产业技术和技术群,也就是技术的经济社会建构性,囚而也就必然要求近代产业技术史的研究要以技术创新为主题,相应的经济史研究、社会史研究要为技术史研究服务,也就是技术史研究要与经济史研究和社会史研究相结合。这也是当前近现代技术史研究的出发点和为现实服务的着力点,是摆在近现代科技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机遇。      
       
3近代湖南锑业的自主创新及其研究意义      
    近代中国的产业领域众多,各具特色,我们在选择考察从哪种和什么阶段的产业发展史来演绎和构建中国本土化的自主创新系统时,是需要认真考虑的。本研究从中国近代工业化的演进历程出发,选择以中国近代的湖南锑业这个特殊的阶段和产业领域为例来进行考察,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      
    首先,在近现代的世界矿业发展史上,湖南锑业作为中国的少数几种特色矿产(钨、锑、锡)而享誉世界。其不仅储量最丰富而且产量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的70%左右[2]。因此,近代湖南锑业的发展和演变,可以当之无愧地作为中国金属矿冶业的典型代表。      
    其次,锑业是伴随着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演进而被认识和发现的一种全新的金属矿业,其相对于中国传统矿冶业系统而言是一种明显的新物种,因而其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冲突与融合,赋予了我们研究以特别的意义。      
    再次,湖南锑业在一定程度上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采取新法(西法)开采和冶炼并取得了较大成功的近代有色金属工业,其技术发展经历了个现代意义上的“引进—消化—吸收—学习—改进—再创新”的完整过程。因此,对其技术创新发展历程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探寻近代中国工业化发展中自主创新的滥觞。      
    最后,湖南的近代工业化肇始于矿冶业而不是通常的轻工业、机械工业的特殊性,赋予了矿冶业在湖南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和核心地位。而近代湖南矿业中又以锑业为最盛的矿业。因此,以近代湖南锑业为研究对象,从其与近代湖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互动中探究近代产业发展中创新的生态群落模式,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当然,湖南锑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其他众多创新性特质,如开风气之先采取专利的形式保护的“赫伦氏米特纯锑冶炼技术”[3],以湖南锑业为依托而孕育出的世界第一部综合性学术著作“ANTIMONY(锑)”[4],独具特色的“吹碱氧化法精炼纯锑工艺”、“间接法制取锑白工艺”和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以及挫折,如华吕公司的倒闭等,也是促使本研究项目以湖南锑业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      
从历史视域研究近代湖南锑矿冶史技术创新问题的主要意义除了历史研究的原价值以外,本研究还可以从宏观上定程度地填补当前自主创新研究领域的空自,透过历史视域构建更为本土化的自主创新系统,从而丰富和发展自主创新理论和实践;具体到当前的矿冶工业领域而言,本项研究成果叫以在定程度上对当代矿冶工业的自主创新战略以借鉴和启迪。      
       
4自主创新视野下近代湖南锑业研究的架构      
4.1研究内容      
    自主创新视野下的近代湖南锑业研究的主旨是通过考察近代湖南锑业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近代矿冶业个案,在综合运用技术史、经济史和社会史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出近代湖南锑业自主创新系统,研究其运行机制及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进而探讨近代矿冶业自主创新系统演进及其相关问题。因而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近代湖南锑业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分析:包括近代湖南的矿业经济地理,19世纪中后期湖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概况与19世纪中后期湖南的矿冶业概况。      
    (2)近代湖南锑业自主创新研究的理论架构:在综合相关自主创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近代湖南锑业自主创新系统雏形。      
    (3 )近代湖南锑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研究。主要包括锑矿业的生产经营发展史,锑业科学技术发展史,锑业社会发展史。      
    (4)近代湖南锑业自主创新系统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进历程。主要包括近代湖南锑业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表现、互动与融合,探讨近代湖南锑业自主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及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历史比较,探讨近代矿冶业自主创新系统的架构与运行机制。      
4.2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学科上划分属于近代矿冶技术史、矿冶经济史与矿冶社会史的交叉学科研究,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是一种以历史学研究方法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具体而言,本研究可以采用历史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文献调研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研究路线如图1所示。      
    首先,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在融合技术创新学、制度经济学与技术社会学中相关自主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出近代矿冶业自主创新系统的理论雏形,结合近代湖南锑业经济发展史、技术发展史与社会发展史的历史分析,把理论研究融入到历史研究之中,做到论从史出,提升历史研究的理论深度。      
    其次,文献调研为主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史料梳理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对于本研究而言,史料一的收集整理更是研究得以开展的基石。本研究需在对档案、文献的收集、挖掘和整理的基础上对与锑业尤其是与湖南锑业有关的相关史料和近代其它主要有色金属矿冶业部分史料进行系统整理,尤其重视对以往被忽视的技术史资料的整理。文献调研必须与实地调研相结介,既有史料考证和实物验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挖掘大量的原始资料信息。本研究可以通过赴湖南锡矿山、益阳板溪等地考察、走访,寻找线索,收集实物与老照片、档案等历史资料。      
    再次,综合研究。通过史料整理与分析,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近代矿冶技术史、矿冶经济史和矿冶社会史的研究方法,结合自主创新的相关理论,提出基于自主创新的近代矿冶业自主创新系统模型的总体分析框架,然后对湖南近代锑矿业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考证与讨论。      
最后,采取归纳法与演绎法相结合。在归纳总结出近代矿冶业自主创系统新理论模型的基础上,以近代湖南锑业的发展历程为主线,考察近代矿冶业自主创新系统的历史演进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分析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6: 17      
[2] 傅世业. 居世界之冠的湖南锑工业[J]. 湖南有色金属, 1986(4): 57-59, 64      
[3] 欢庭高. 1919-1949年湖南炼锑技术的发展[J]. 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1): 42-44      
[4] Wang, C. Y. Antimony: Its history, chemistry, mineralogy, geology, metallurgy, users, preparations, analysis, production, and valuation[M]. London: Griffin & company limited, 1909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