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化遗产保护学科专业现状分析

高恩智 (EunJi Ko)

高仁姬 (InHee Go)

王一(译)

摘要基于文化遗产理念从“包含过去历史痕迹的物体”到“丰富人类生活的历史资源”的认知演变,如何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为时代焦点问题。本文简要梳理了韩国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机构概况,以及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发展历程;从文化遗产领域行业需求和高等教育供给角度,分享韩国文化遗产学科专业领域发展过程和经验做法,重点剖析了国立公州大学、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等文化遗产领域代表性高校在专业设置、核心课程、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通过上述研究,重新认识文化遗产在韩国社会中的重要性,并讨论了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未来方向。

关键词:文化遗产学科建设;文化遗产政策;保护科学;文化财产;韩国

19世纪,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Edward B.Tyler, 1832—1917)将“文化定义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技能、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类作为社会成员在广泛的民族志(ethnographic)意义上获得的所有其他能力和习惯。”[1-3]随着时代潮流下对文化遗产的共同称谓和含义的演变,理解文化遗产特性的视角也随之变化。文化遗产以前仅被理解为“包含过去历史痕迹的物体”,如今被进一步认为是“丰富人类生活的历史资源”[4]。本文旨在从文化遗产领域行业需求和高等教育供给角度,重点分析了韩国文化遗产学科专业领域发展过程和经验做法。


一、韩国文化遗产保护行政机构的政策环境


1961年,韩国设立文化遗产管理局(Cultural Heritage Administration);1962年,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ct)[5]。2009年成立文化体育观光部,是负责文化、艺术、影像、广告、出版、体育、观光、公共关系等部级行政机关。国家遗产厅(Korea Heritage Service,KHS)作为其直属机构,负责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管理、利用、调查、研究、提升等事务。在国家遗产厅领导下,设有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Kore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Heritage,KNUH)、国立文化遗产研究院(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ultural Heritage,NRICH)、国立非物质遗产中心、国立故宫博物院、国立海洋遗产研究所等机构[6]

国立文化遗产研究院(NRICH)最初的任务是:“为传承传统文化进行文化遗产学术研究”“收集历史证据所需的基础数据”“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和管理方法的研究和开发”。1988年,下设文化遗产调查研究办公室(Cultural Heritage Investigation Research Office,CHIRO),随后扩展为4个研究办公室。1990年,所属庆州、扶余、昌原文化遗产研究所和木浦海洋遗产保护研究所(现国立海洋遗产研究所)成立,进一步扩大了地区文化遗产研究机构。国立文化遗产研究院(NRICH)从成立之初只有1个研究室,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拥有2个科、6个办公室、1个组、7个地区研究所和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中心等17个部门,编制199人。每个办公室配备1名主任,2~3名首席研究员,通常至少有3~5个项目,每个项目由一个高级研究小组和研究人员承担长期的系统研究。首席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一般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是通过竞争性职业就业的国家公务员。国立非物质遗产中心作为支持文化传承的综合平台,培养现场实践修复文物的专业技术人才,并建立运营培训中心(全国共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中心340个),为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开展和实践培训提供场所。

国家遗产厅(KHS)还推出了国家认证证书制度,旨在对修复现场的高效系统管理能力的监管,包括文化遗产修复工程师(Cultural Heritage Repair Engineer,CHRE)、文化遗产修复技师(Cultural Heritage Repair Technician,CHRT)认证等。文化遗产修复工程师负责文物修复的相关技术的指导和监督;文化遗产修复技师在文化遗产修复工程师的指导和监督下,负责文化遗产具体修复实践。文化遗产修复工程师有6种类型,其考核需经过笔试和面试,2022年笔试通过率12.4%、面试通过率62.3%。文化遗产修复技师则细分为24个工种,需要进行实践技能考试和面试。以负责文物保护处理环节的技师为例,在实践技能环节中,需依据文化遗产保护伦理规范对受损的物件进行清洁、粘接、修复和着色。2020—2022年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为38.8%。

根据《博物馆及美术馆振兴法》(Museum and Art Museum Act,1991),韩国的博物馆大致分为国立博物馆、公立博物馆、私立博物馆、大学博物馆、美术馆5类。2020年,全国共有博物馆892家、美术馆274家,共计1166家。文化体育观光部的国家认证证书设有“博物馆与美术馆准学院派艺术家”类型,目的是通过在博物馆和美术馆策划展览,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学术艺术家来履行藏品收藏和管理职责,从而促进博物馆和美术馆的专业化发展。该认证通过公共科目(博物馆学)、13门选修科目(考古、艺术史、艺术研究等)等笔试形式考核,包括博物馆馆长、美术馆馆长等职位,每年的平均通过率30%左右。


二、文化遗产保护学科专业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学科以揭示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的考古学和艺术史为基础,培养掌握文化遗产制作技术、保存环境、老化机制、数字化修复、保护处理等综合科学思维能力的人才。韩国的文化遗产专业以不同的名称存在(包括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文化遗产保护、当代文化研究等),但它的基本目标是培养从事文化遗产理论和实践研究、保护与管理的专业人员。

(一)教育部所属高校的专业设置概况

1988年,庆州大学(Gyeongju University)首次设立文化遗产系,为适应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需求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奠定了学术基础。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韩国的大学开始积极设立与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如国立公州大学(Kongju National University)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Conservation Science for Cultural Heritage Department)于1999年逐步扩大,艺原艺术大学开设文化遗产保护学专业,龙仁大学、韩西大学开设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庆南大学开设文化遗产修复与艺术专业,圆光大学开设绘画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专业,明知大学开设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专业,忠北大学设置文化遗产科学合作课程等。上述高校均属于韩国教育部管辖,通过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培养实用型人才。

(二)国立公州大学课程设置

国立公州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的本科学生必须修完规定的全部学分(130学分,见表1),在第三年第二学期选定指导教授,接受论文撰写的指导,并在最后一个学期通过论文考核。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硕士必须修满24学分、博士必须修满36学分。其他系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必须至少提前3个学期修完本系指定的课程(硕士课程12学分,博士课程9学分)。

表1 国立公州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课程设置

21aada8b6c32817a229d6752de854a25.jpg

(三)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

2000年,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KNUH)正式成立,隶属于国家遗产厅,其建校理念为“民族自立文化创造”。目前已发展成为专注于文化遗产研究和保护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领军机构。

该校拥有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优质教育基础设施,保障学生能够有充足的资源开展实用技术和实践活动。所有的教育目标都集中在培养该领域专业的实用人才(本科招生名额为140人)。2000年,开设文化遗产管理专业、传统景观与建筑专业。2001年,开设传统建筑专业、传统工艺美术专业。2002年,开设文化遗产专业、保护科学专业。2007年,成立传统文化教育中心,对从事文化财产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省市文化财产管理人员进行正规教育培训。2013年,设立韩国文化遗产研究生院。2015年,开设研究生博士课程。2017年,对教育体系进行了调整。现有2个学院(科技学院、文化遗产学院)7个本科专业:传统建筑系、传统园林系、保护科学系、传统工艺美术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系、遗产管理系、考古系。此外,在传统研究生院(传统建筑系、传统工艺美术系、融合文化遗产系)、专业研究生院(遗产科学与技术研究系、数字遗产系、国际文化遗产研究系)、未来文化遗产研究生院(城市文化管理专业、传统文化利用与教育专业、韩国园林文化专业、文化遗产鉴定与鉴赏专业)建立了硕、博士学位授权点。

另外,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及振兴法》(Act on the Preservation and Promo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被选定为研修学校,如果在3年内通过学校的课程(木雕、陶艺等)获得21学分以上的学分,就可以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评价”(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earer evaluation)。2019年,设立国际文化遗产教育中心,开发和运营基于工作能力标准(CS)和资格框架系统(QF)的教育和培训计划,由具备国际标准的文化财产专家,传播和分享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学生奠定国际工作的语言基础,为未来在国际文化财产工作网络中提供机会。这一制度的建立,为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国家遗产专业人才,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名牌大学奠定基础。2021年,设立国际文化遗产合作项目。2022年,开设未来文化遗产研究生院。2023年,成立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中心和文化遗产鉴定与鉴赏部。2024年,成立数字遗产中心。

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产学合作研究机构包括:传统建筑工程研究所、建筑研究所、考古研究所、木质文化遗产研究所、文化资源管理研究所、保护科学研究所、北方文化遗产研究所、互动数字遗产研究所、传统陶瓷利用研究所、传统景观研究所、传统绘画研究所、分支绘画修复研究所、韩国哲学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全球非物质遗产研究所。此外不断扩大与欧洲设计学院(IED)、意大利中央修复院(ICR)等国际影响力较大的文化遗产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和人文交流,开展了专门的研究生海外文化遗产培养项目。与28所海外高校签署交流协议,其中亚洲19所、欧洲9所。自2017年以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计划签署合作协议,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领域的学者、专家和工匠,开展亚太地区传统材料和技术方法研究、地方教育,并建立专家网络。

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的本科阶段,有“优先录取”“考核制”(Qualitative System,QS)“高考”等3种录取方式。2025学年本科计划招生名额为140个,其中优先录取名额53个、QS录取名额67个、高考录取名额20个。要求文理课程至少28学分,专业课程42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30学分。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的课程设置见表2。

表2 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系课程设置

本科学生必须通过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的毕业论文和实验实践报告的审议才能毕业。各院系共同的毕业资格是通过相应的国家认证证书笔试,如准学院派艺术家、国家文化遗产修复技师;外语相关成绩为托业700分以上。每个专业的毕业资格标准不同,以保护科学系为例,可以通过获得放射性同位素处理通用许可证和无损检测技术员来满足毕业认证资格标准。

研究生阶段,硕士学位课程要求24学分,博士学位要求36学分。学生必须达到学业成绩要求,并通过外语及专业相关综合考试,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评审。硕士生的学术成果要求在韩国国家研究财团注册或提名注册的期刊(有3人或以上共同作者)、国际期刊(如SCI、SCOPUS级等)上发表(有3人或以上共同作者)学术论文,或在学术会议上发表口头报告。博士生必须在韩国研究财团注册或提名注册的期刊上发表2篇以上(主要作者3人以下)或在国际期刊(SCI级)上发表1篇以上(主要作者)学术论文。


三、文化遗产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韩国各大学都在根据各地区的文化特点开展教育,韩国国立文化遗产大学被认为是学习文化遗产课程的最佳学校。该大学提出3个关键战略和9项战略任务:(1)培养传统文化专业人才,包括创造性融合教育体系的创新、培养学术领域的一流人才、创建可持续的大学发展基础设施;(2)引领创新文化遗产的未来,包括实现文化遗产领域产学合作、确保融合领先的研究竞争力、传统文化资源未来新增长点;(3)加强文化遗产国际竞争力,包括大学社会贡献的传播、增强全球教育竞争力、建立国家间民族遗产交流中心。

韩国教育开发研究院(Korea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Institute,KEDI),制定了“专业分类制度”,划分了人文、社会、教育、工程、科学、医学、艺术、体育等7个基本领域,与文化遗产相关的领域分为考古、历史教育、文化遗产等。博物馆学不是单独分类,被认为是各个领域的一部分。据KEDI的分类制度,截至2024年,文化遗产系的入学人数为1464人,报考人数为12217人;考古学系录取的学生人数为1523人,报考人数为18227人;保护科学系录取2207人,报考人数为12810人。

韩国相关高校为了培养文化遗产领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保护科学专家,在教育课程中加入了实践训练。此外,每学期举办专业相关工作场所实地考察、在职员工专题讲座、学术竞赛、就业专题讲座及实训等活动。因此,学生可以利用本科和硕士学位课程所获得的知识获得与其专业相关的认证资格。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硕士以上学历(非同一专业)者,符合国家文物博物馆研究机构研究员招聘条件,可申请担任研究员。

最近,韩国公布了最新的民族遗产政策。从2024年5月17日起,文化遗产的名称和分类制度发生了变化。物质性较强的文化财产(文化财,문화재)的名称改为包含过去、现在、未来价值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문화유산)。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遗产分类标准,将现有的文化遗产分类体系改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遗产”,并采用“国家遗产”一词。从而突破性改变了延续60年的“文化财产”名称和分类制度。2024年文化遗产重大政策实施方案:1)根据国家遗产制度,调整各领域的制度和政策;依据《国家遗产基本法》(Framework Act on National Heritage)(第7条)的基本原则,探索各种政策的制定。2)将减轻公众因保护国家遗产而带来的负担,促进国家遗产的共享;支持地方景观整治工程,扩大对墓葬遗产勘测调查的支持。3)提升民族遗产作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新动力的价值。4)民族遗产的智慧保护、利用技术的研发、地方旅游资源的拓展、历史文化名城的振兴、数字化数据的积累、向民间开放使用的扩大等。保护国家遗产免受气候变化等灾害的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研发;通过预防性保护和快速应对每种类型的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遗产损害;通过保护国家遗产为实现碳中和做出贡献。5)引领民族遗产领域的全球合作,提升民族品牌价值;推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申报;加强保存能力;领导全球合作;扩大海外文化遗产回流利用的基础。

文化遗产政策的基础是“保护原物”,关键是“系统管理”和“有效利用”。韩国国家遗产厅负责文化遗产的维修、维护、复原,按类型建立高效、科学的保护利用体系,制定并实施国际交流、研究、培训等多种政策。通过韩国国家遗产厅的统筹、文化遗产保护法的修订、文化遗产保护基金的设立、文化遗产价值挖掘及利用课题开展,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样化手段,韩国文化遗产领域正积极与社会其他专业领域合作建立更加广泛的跨学科体系。


作者简介

高恩智(EunJi Ko),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水墨画材料的分析与表达方法研究。

高仁姬(InHee Go),材料考古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古代颜料和手工纸的科学分析。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Disciplines in South Korea

EunJi Ko¹, InHee Go², translated by Wang Yi³

(1.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Beijing 100102, China; 2. Institute for Cultural Heritage and Histor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3. People’s Daily, Beijing 100733,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cognitiv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heritage from “objects containing traces of history” to “historical resources enriching human life” , how to effectively protect and inherit cultural heritage has become a societal concern. This article briefly outlines the overview of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institutions in South Korea,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 demand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field and higher education supply, it shar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experience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heritage disciplines in South Korea, focusing on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such as Kongju National University and Korea National University of Heritage,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program establishment, core curriculum,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it is evident that the Korea Heritage Administration (KHS, formerly the Cultural Heritage Administration), under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 of South Korea, plays a core role i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 stable social and educational system has formed among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professional institution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ing support for achieving industry-academia cooperation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field and ensuring leading research competitiveness and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cultural heritage.

Keywordsconstruction of a discipline in cultural heritage; cultural heritage policy; conservation science; cultural properties; South Ko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