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尚用金线串,开物何求古书知——评江晓原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通史》
时间: 2017-03-28 点击: 次
来源:《中国科技史杂志》第37卷 第2期 作者:潜伟
潜伟
(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100083)
我讲“科学技术通史”课程,推荐教材为麦克莱伦第三的《世界科学技术通史》,原因有四: 科学和技术并重、东西方兼顾、文明史观、生态视角。其原书名为《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orld History) ,第二版中译本面世时,被冠以“通史”名头,居然大卖,也被许多院校列为科技通史课的教科书,“通史”之魅力可见一斑。
中国科学技术史成书,名气最大的恐怕就是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系列了,初版于1954 年,至今已有25 个分册,仍未出版完全。大陆版的中译名未严格遵照原意而曲译为“某某史”,颇符合国人治史编史之习惯,自然也得到了李老默许。追随这种“大书”的气度,国内终于有了卢嘉锡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几乎集中了当时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界的最强阵容,在材料获取和考据上更胜一筹。其中有“通史卷”,由杜石然先生主编,金秋鹏先生副之。这显然是上世纪80 年代杜先生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之延续或扩展版。《史稿》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时间为序分阶段叙述之“断代史”,划分为萌芽、积累、奠基、体系形成、提高、高峰、缓滞等若干阶段,同时适当考虑中国历史惯用的王朝体系,没有套用当时中国通史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分期方法,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了[1]。通史卷为使不同学科的内容叙述相对集中,也采用追叙和延叙之法,打破各章节严格的时间界限,使得意境相通,语言流畅,可读性大大提高。
当听说江晓原教授主编《中国科学技术通史》时候,因有珠玉在前,曾颇为他捏了一把汗。但转念一想,江教授学贯中西,前已有将科林·罗南的李氏大书简编本译出五卷本《中华科学文明史》之功,更常有奇思妙想兼生花妙笔,已然学界领袖风范,应不会愧对读者的。加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出版了不少科技史、科学文化的好书,已为业界良心,这次当也会不辱使命,完成一部精品之作吧。于是就开始期待占了一个好名号的这部《中国科学技术通史》了。
![]() |
珍珠尚用金线串,开物何求古书知———评江晓原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通史》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