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矿冶遗址的重要考古新发现——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撰稿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刘乃涛  郭京宁  北京科技大学 李延祥 潜伟  北京大学 陈建立

 

    大庄科矿冶遗址群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乡,南距北京市区70公里,西距延庆县城40里,地处延庆县东南部深山区,燕山山脉腹地。
    2011 10 月至 2014 11 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联合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对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群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工作,并开展了文物保护及科技考古研究工作。工作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延庆县委县政府及大庄科乡政府的大力支持。
    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群主要由矿山、冶炼、居住及作坊遗址等构成,分布区域主要位于水泉沟、铁炉村、汉家川、慈母川等地。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取得了重要成果,发现了从采矿到冶炼的遗迹,并且找到了冶铁工匠工作、生活、居住的地方,遗址类型比较系统、丰富。大庄科矿冶遗址群的发现是非常重要的, 反映了辽代接受、 运用中原的生铁冶金技术的情况,是辽代向西传播生铁冶金技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同时体现了辽代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发现这个遗址群具有一定的国际意义。
    辽代极其重视冶铁业,铁冶的设置以及不断和中原地区的技术交流,对其生产力的发展和军备力量的提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大庄科矿冶遗址群为代表的燕山地带矿产资源开发和金属冶炼技术与中原冶炼水平相当。
    大庄科矿冶遗址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辽代矿冶遗存中保存冶铁炉最多,且炉体保存相对完好的冶铁场所,其基本形貌清晰可见。炉内结构完好,鼓风口清晰可见。发掘所揭示的炉型结构为正确认识中国古代冶铁高炉的炉型结构演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北京延庆大庄科矿冶遗址群的发现为开展辽代冶铁技术研究乃至中国古代冶金史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考古材料。

 

 

北京延庆大庄科辽代矿冶遗址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