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上京城出土金属及冶炼遗物科技分析
时间: 2018-07-30 点击: 次
来源:北方文物 2018.2 作者:李辰元 李延祥 赵哲夫
李辰元1 李延祥1 赵哲夫2 1.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100083;2.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50008
〔关键词〕渤海国上京城冶金考古铜器铁器
〔中图分类号〕K871. 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0483( 2018) 02 - 0045 - 09
渤海上京城自20世纪初被学者发现以来,一直作为东北地区唐渤海时期考古研究的重要对象。作为效仿唐王朝五京建制的五座重要聚落,至今为止中京、上京城和东京城的遗址在学界具有较为普遍的共识①,且皆位于我国国境之内。上京城两度作为渤海国首都,自天宝末年( 755 年) 文王大钦茂自中京迁都以来,历时169年,仅在贞元时期短暂迁都于东京。从渤海国15世共229年的兴衰史来看,上京城的建设史可以作为整个渤海国历史的集中体现,针对其遗址本身的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也有众多学者钻研百余年之久②,可见其所具有的巨大研究价值及潜力。金属的生产在渤海国整个的社会运转中,除了有丰富的铁器作为其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军事装备外③,贵金属、铜等有色金属的生产也是其工业生产和贸易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④。渤海国的地理位置作为中原王朝与日本列岛和朝鲜半岛的文化科技传播桥梁,其冶金与金属加工技术的演进流变对整个中原金属技术传播有着关键性的转承作用⑤。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已经针对金属遗物进行了类型学研究及初步的分析检测⑥,特别是最近发现的精美金属遗物更是吸引了更多的学者关注渤海时期的金属生产⑦。虽然通过传统考古学能够在形制和风格上一定程度地区分金属遗物的种属,但如果要探讨渤海国与周边各势力的商贸往来⑧以及墓葬之中金属遗物的确切来源⑨等问题,抑或是通过金属遗物等信息推演动态的历史情境,还需要通过诸如合金元素溯源⑩等更为严谨的科学研究方法,结合其他类型的遗址遗物,形成对矿冶考古研究的全面理解?,从而复原整个古代冶金生产产业链。本文试图通过渤海上京城出土的一批冶炼生产加工废料,如炉渣、炉壁、坩埚碎片等,结合出土金属遗物的科学分析,为深入研究提供一个切入点和基础研究数据。同时尝试与临江六道沟及汪清的同时期铜冶炼遗址建立联系,形成对渤海国金属制品生产加工的更为立体的认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