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帝陵园出土青铜水禽的补缀工艺及相关问题初探
时间: 2015-05-20 点击: 次
来源:考古 2014年 第7期 作者:邵安定 梅建军 杨军昌
邵安定1 梅建军2 杨军昌1 陈坤龙2 孙伟刚1 (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 2.北京科技大学,北京100083)
摘 要: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中西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中国青铜器制作自二里头时期就形成了组合块范铸造的工艺传统,与西方古代以失蜡铸造为主的工艺传统明显有别。近年来,失蜡铸造工艺在中国的最早出现与早期发展巳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几年,在对秦始皇帝陵园K0007陪葬坑出土彩绘青铜水禽进行保护修复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这批铜器在制作中采用了一种特殊的修补工艺,可称之为“铜片镶嵌补缀工艺”或“铜片补缀工艺”。这种工艺最早见于秦始皇陵铜车马坑所出的铜车马上[2],与中国先秦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的熔补及铜片铆接等补缀方法明显有别。马宇在修复K0007陪葬坑所出第25号青铜仙鹤的过程中,曾注意到其表面有18处大小各异的“补片”[3]。不过,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铜片补缀工艺技术特征及其学术内涵的系统考察和研究文章。我们采用X光照相技术、显微观察、金相分析、扫描电镜等多种手段,对秦始皇帝陵园K0007陪葬坑所出部分青铜水禽上发现的铜片镶嵌补缀工艺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以揭示其技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与西方古代青铜雕像上所见的类似工艺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毋庸讳言,这只是初步的研究结果,作为引玉之砖,希望引起学界同仁的关注。
关键词: 秦始皇帝陵园 彩绘青铜水禽 铜片镶嵌补缀工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