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绿松石嵌片的标量化研究

 

张登毅1  李延祥1  黄凤春2  刘群3

(1.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100083; 2.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7;
3.河南省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管理所,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 通过对商周时期四处遗址153 件绿松石嵌片表面形状、周边角度、厚度、厚度变化维度等方面的标量化分析研究,得出无论是商代还是周代,匠人在制作绿松石嵌片时,都倾向于将绿松石片切割成长方形,而周代较之于商代,这种倾向更加明显; 在周边角度的处理上,商代的匠人往往将这样的夹角制作成钝角,而西周的匠人往往将这样的夹角制作成锐角,也就是说,商代匠人镶嵌绿松石嵌片时,将面小的那一面镶嵌在器物上; 而周代匠人则恰好相反,将面大的那面镶嵌在器物上。最后得出在同一时代,遗址等级越高,其绿松石嵌片的标准化程度越高; 不同时代,后期遗址绿松石嵌片的标准化程度更高。这一研究反映出不同时期、不同等级遗址下绿松石生产这一手工业部门技术表征的差异。

 

 

关键词: 黄陂盘龙城; 安阳殷墟; 叶家山墓地; 绿松石嵌片; 标量化研

 

 

 

商周时期绿松石嵌片的标量化研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