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中的有机胶合材料
时间: 2017-03-31 点击: 次
来源:《科学》 2016年第6期 作者:魏书亚 李倩倩 付迎春
魏书亚 李倩倩 付迎春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 100083
从新石器时期的漆器到夏商时期的绿松石镶嵌青铜及象牙器,以及不同时代、不同介质上的彩绘这些古代文明的代表作无不和有机胶合材料息息相关。 考古发现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距今七千多年的红色漆器,湖北城背溪遗址(公元前4400-3300)“一件盘上涂朱砂”的彩绘陶,以及最近在河南淅川龙山岗遗址出土的距今六千年的屈家岭文化时期经过粘补的陶器等,都是早期先民使用胶合材料的实物证据。原始社会后期先民在骨、石器上的镶嵌装饰,以及青铜时代在铜饰件、兵器乃至容器上镶嵌绿松石等,是代表古代镶嵌艺术的珍贵文化遗产,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夏代的铜镶粘绿松石牌饰和商代殷墟妇好墓出土镶粘绿松石象牙杯。据绿松石片背面发现的麻布或者丝织物的痕迹推测,古人是在事先铸好的铜牌上面垫一层麻布或者丝织物,然后再将绿松石片逐一粘到上面,所用胶合材料究竟属何种物质是认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关键。同样,不同时代的壁画,以及带有贴金、彩绘的佛造像,代表了古代绘画和装饰艺术的杰出成就,为了保护这些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了解其制作材料和工艺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