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沟铜矿冶遗址冶炼技术研究
时间: 2018-07-30 点击: 次
来源:江汉考古 2018年2期 作者:李辰元 李延祥 傅佳欣
李辰元1 李延祥1 傅佳欣2 贾莹3 1.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 100083;2.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 130024;3.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 130033
摘要:本文对六道沟铜矿冶遗址进行了专项冶金考古调查,收集整理了一批铜矿开采及冶炼的遗物标本。通过对矿石与冶炼炉渣的检测分析,认为该遗址已经能够使用冰铜冶炼技术冶炼高含硫矿石,进而揭示出渤海国已经掌握了“硫化矿———冰铜———铜”炼铜工艺,对揭示东北亚地区古代冶铜技术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识别号:A 文章编号:1001-0327(2018)02-0104-07
渤海国(公元698年至926年)是唐代东北??H人建立的地方政权,盛时疆域跨东北大部、朝鲜半岛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渤海国中心聚落的几个都城附近发现的铜制品相对品类丰富,黑龙江宁安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吉林敦化渤海“旧国”遗址和龙西古城渤海中京显德府遗址等均有铜制品的出土。目前渤海境内发现的大型精美的铜制品多被认为是中原制造,而牌饰、装饰件、小刀被多以自造为主。渤海国在上京龙泉府南部设立“铜山郡”,其铜料曾输入中原[1],其铜采冶工业应具有相当的规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