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武帝孝陵铜锡焊料的科学发现与研究
时间: 2015-12-09 点击: 次
来源:《文物》 2015年第4期 作者:王贺 梅建军 潘路
王 贺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梅建军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潘 路 (中 国 国 家 博 物 馆) 杨军昌 (陕 西 省 考 古 研 究 院) 张建林 (陕 西 省 考 古 研 究 院)
孝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底张镇陈马村,是北周武帝宇文邕(561~578年)与皇后阿史那氏的合葬陵,是目前发现并发掘的北周时期的唯一一座帝陵。由于屡遭盗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咸阳市考古研究所于1994年9月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金、铜、铁、玉、石、陶、玻璃器等随葬器物数千件[1]。为了解北周时期金属器的材质、制作技术与工艺,我们已对出土的22件残损铜器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表明,22件样品的基体全部为较为纯净的红铜材质,其中21件为热锻成型,仅1件采用了铸造工艺。22件铜器样品中有4件为铜钉,3件器形完整,1件仅存钉帽;3件完整铜钉均发现了焊料,焊料成分较为特殊,为铜锡合金。目前学界对铜焊料的科学分析研究相对较少,也未见对铜锡焊料检测结果的发表。因此,本文重点对北周武帝孝陵出土铜钉中发现的焊料进行成分和组织分析,并对焊料样品的界面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结合锡青铜焊接红铜模拟实验和文献资料,从多角度证实铜锡焊料的真实存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