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性别视角下中国近代科技文化研究

女性主义科技史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女性主义学术思潮在科技史与科技哲学领域延伸的产物。它以历史和案例研究见长,是女性主义科学批判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将性别分析的镜头转向对中国古代科技问题的研究,产生了富有创建的成果。然而,我国科技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真正起步于近代,自此经历了长期的科技移植与本土化、建制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科技文化的建构和发展从精神、制度到器物层面,均与彼时中国社会的性别观念、制度和实践密切互动,对此中外学术界还缺乏足够的重视。

但恰恰是这一历史时段二者的互动,既体现出西方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科技与性别关系的共性,同时又因社会历史语境的特殊性而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点。在此背景下,从性别视角出发,以中国近代科技文化为考察对象,揭示其中涉及的科技与性别的深层互动关系及其特点,对于进一步批判和丰富西方女性主义科学观和认识论,以及分析和解决中国当下科技领域存在的性别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项目考察的时间范围为1840-1949年,其中尤以1900-1949年为核心时段。首先,尝试构建中国近代科技文化与性别关系研究的分析框架,明确从科技文化的精神、制度与器物层面入手,分析它与性别观念、制度和实践之间的交叉互动。其次,确定实证研究的具体对象范围为与女性成长密切相关的媒介、教育和职业三大领域,考察1840-1949年间从媒介话语到科技教育再到职业实践中科技文化与性别之间的深层关系,以及二者互动的具体方式和过程。再次,结合近代中国科技文化和性别变迁的整体背景,并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探讨中国近代科技文化与性别互动的整体面貌、历史分期和本土化特征。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学术争论,对女性主义科学观和认识论的合理性与不足进行再反思与再讨论。

通过上述研究,本项目尝试提供关于中国近代科技史和性别史的新理解,丰富女性主义科技哲学和中国近代科技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