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 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矿冶遗址综合调查


矿冶生产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门类,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矿冶遗址是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展示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重要物质实证。本项目针对文献记载较少的先秦两汉时期的矿冶遗址开展调查研究,旨在摸清矿冶遗址分布情况,系统获取反映矿冶生产特征的科学数据,总结金属资源开发与矿冶技术发展规律,为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提供科学论据,支撑全国范围内矿冶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

拟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针对矿冶遗址的特点,研究田野调查与科技分析方法体系;资料收集和田野调查工作将分为四个片区展开,基本实现中国疆域的全覆盖(除港澳台地区);系统获取矿冶遗存空间分布、使用年代、技术面貌、产品溯源特征等科学数据,采集矿冶生产原料、工具设施、生产废弃物等各类实物标本,建立矿冶遗物标本库;整合相关资料,建立矿冶遗址数据库并实现开放共享。

根据我国矿冶遗址分布和研究现状,设置了5个课题。课题1旨在建立统一的综合调查方法,以保障调查成果的系统性、标准化和权威性;承担调查所获标本与数据的汇总与整理、调查资料的综合分析,并实现开放共享。课题2至课题5分别在北方、西北、华中与华东、华南与西南4个片区开展调查工作,系统获取矿冶遗址的空间分布、遗存构成、技术面貌等科学数据,采集矿冶生产典型遗物,汇交建设数据库与标本库。

本项目执行期为5年,研究团队由17家单位构成,北京科技大学为项目和课题1承担单位,吉林大学、西北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分别为课题2至课题5的牵头单位,项目参与单位涵盖了国内冶金考古、田野考古、科技考古、遗产保护、遥感测绘、文物信息化等领域的主要科研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