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卫民
时间: 2022-09-27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
熊卫民
教授
办公地点:逸夫科技馆417
电子邮件:xiongweimin[at] ustb.edu.cn
研究方向: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史、高等教育史、口述史、科学技术与社会
社会职务: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当代科技史研究会理事
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科学院青联委员(第三届)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简历
1993—1997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7—1998 在湖北力特公司深圳办事处任工程员
1999—2002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2—2003 在科学时报社任编辑、记者
2003—2004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任流动人员
2004—2007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7.7—2010.1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2010.2-2015.7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
2011.1—2012.1 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2015.8—2016.3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工作,任副教授
2016.3—2022.9 在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工作,任特任教授(2016年4月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2022.10-今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任特聘教授
论文选目(含*为通讯作者论文)
【科学史期刊论文】
1.Yejing Ge, Weimin Xiong*. The Launch of a Political Satellite: Constructing the Ming Tombs Reservoir and "Mass Engineering" in Communist China. Technology and Culture, Volume 65, Number 1, January 2024, pp.143-175 (Article).
2.熊卫民、左锟澜.1980年代的红茶菌热始末.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6):77-87.
3.董文凯,熊卫民.中国高温超导领航人赵忠贤.科学文化评论.2024(2):68-83.
4.董文凯,熊卫民*.中国参与铜氧化物超导体国际竞争的进程及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2023(3):348-364.
5.陈长玉,熊卫民*. 卤碱何以成为一种被推广的“疗法”.科学文化评论.2023(3)94-113.
6.董文凯,熊卫民*. 低温技术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影响(1953-1964).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1):24-35.
7.熊卫民,朱胤臻.1979年到联邦德国做洪堡学者——过增元院士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22(6):71-90.
8.陈长玉,熊卫民*.诺贝尔奖委员会考虑过授奖给赵忠尧吗.科学文化评论.2022(5):89-103.
9.Zuoyue Wang & Weimin Xiong (2021) Hongye Fan: A Pioneer in the Historical Studies of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21) 15:381–385
10.熊卫民.刘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科学文化评论.2021(3):65-78.
11.贺崧智,熊卫民*.网络音频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J].科学文化评论, 2020,17(05) : 93-106.
12.张雲涵,熊卫民*."鸡血疗法"的医学研究始末[J].中华医史杂志, 2020,50(04) : 214-224.
13.高习习,熊卫民*.勒柏辛斯卡娅“新细胞学说”在中国[J].科学文化评论,2019,16(05):37-55.
14.熊卫民,任安波.思考中国科研的瓶颈——朱学良研究员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8,39(04):467-482+505.
15.熊卫民、姚琴.从生物物理系到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院士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18(4):71-92.
16.熊卫民. 为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出人才[J]. 科学文化评论, 2018(3):52-69.
17.任安波、熊卫民*.施履吉与北京生物学实验中心——纪念施履吉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J].科学文化评论.2017(6):68-86.
18.熊卫民.“人工合成生命”系列课题的提出(1965-1968)[J].工程研究.2017(5):490-503.
19.熊卫民.忆1956年钱学森首次访苏——吴鸿庆先生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17(1):74-81.
20.熊卫民.引入新学理 改造旧学科——范岱年访谈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1-19.
21.熊卫民.为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铺路——樊洪业先生访谈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12.
22.王聪、熊卫民*.中国科学院的整顿与学术领导的恢复——葛能全先生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16(6):64-78.
23.熊卫民.1960年的超声波化运动[J].科学文化评论.2014(3):41-64.
24.熊卫民.中西科学社团的交流(1949-1982)——以中国生物化学(委员)会为例[J].科学文化评论.2013(2):50-72.
25.熊卫民.试论口述史文章的仿真度[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3):302-307.
26.熊卫民.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研究的历程(1965-1972)[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8(3):211-227.
27.熊卫民.科学是不是价值中立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3):9-10.
28.杨小华、熊卫民*.王应睐与中国现代生物化学人才[J].科学文化评论. 2015(4): 94-110.
29.熊卫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早年的人和事——李毓昌教授访谈录[J].史林.2016增刊:79-90.
30.熊卫民、王作跃.从留学美国到大炼钢铁——傅君诏先生访谈录[J].当代史资料.2016(3):13-24.
31.熊卫民.二十世纪50年代初我参与的政治运动——范岱年先生访谈录[J].当代史资料.2016(1):15-24.
32.张藜、熊卫民.对我院60年来教育工作的历史回顾[J].院史资料与研究.2015(4):1-40.
33.薛攀皋、熊卫民*、张志会.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定位与调整:以生物学部为例[J].科学文化评论. 2015(3): 7-27.
34.范岱年、熊卫民*.于光远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J].科学文化评论. 2015(2): 95-110.
35.熊卫民.在科学和宣传之间——何祚庥院士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5(1):89-103.
36.曹效业、熊卫民、王扬宗.关于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历史的反思[J]. 科学文化评论.2014(1):5-24.(《新华文摘》转载,2014(13):138-144.)
37.熊卫民.中国科学院内的老浙大人——范岱年先生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13(4):84-107.
38.熊卫民、王丽娜、李欣欣.早期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谈庆明研究员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1):78-93.
39.熊卫民、张志会.加州理工学院和中国留学生——郑哲敏院士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12(6):101-117.
40.熊卫民.中外科学交流的恢复——胡亚东研究员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12(5):106-115.
41.熊卫民.中国科学院教育史上的几件大事——马先一教授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2):165-179.
42.方黑虎、熊卫民、张志辉.献身科教 润物无声——原中国科大党委书记余翔林教授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09(1):73-88.
43.薛攀皋、熊卫民*.在科学与政治之间:1964年的北京科学讨论会[J].科学文化评论. 2008(2):58-70.
44.熊卫民.回顾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工作——王贵海研究员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 2007(6):90-104.
45.薛攀皋、熊卫民*.自主与干预:心理学科在中国(1949-1976)[J].科学文化评论.2006(4):111-121.
46.熊卫民.五六十年代的科研管理干部与科学家——罗登先生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3):257-265.
47.熊卫民.卫新成教授谈“文革”中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工作[J].中国科技史料.2004(3):262-278.
48.熊卫民.人类世之反思——访刘东生院士[J].科学文化评论.2004(2):101-110.
49.熊卫民.自由之精神 独立之人格——访邹承鲁院士[J].科学文化评论.2004(1):107-122.
50.熊卫民.北京大学的胰岛素合成工作——施溥涛研究员访谈录[J]. 中国科技史料.2003(3): 264-278. (《生命科学》转载,2015(6):740-754)
51.熊卫民.回顾胰岛素的合成——杜雨苍研究员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料.2002(4):323-334.
52.熊卫民、王克迪.胰岛素人工合成课题的提出[J]. 中国科技史料.2002(1): 1-8.
【其他期刊或大众报刊文章】
53.熊卫民.一位科学家对人生的总结之书.中国科学报.2024-6-20.
54.熊卫民.论口述史的主观性.南都学坛.2024(3):39-42.
55.熊卫民、崔竞文.它曾被称为“中国医学的卓绝成就”,如今却销声匿迹. 返朴.2024-05-05.
56.刘京林,熊卫民*.打鸡血、喝尿、针刺麻醉,我亲历过这些医疗荒唐事. 返朴 .2024-03-17.
57.熊卫民.口述史是现代史研究的必由之路.返朴.2024-1-22
58.熊卫民、崔竞文.在那个充满大话的年代,他们做出了真正的技术革新——汤卡罗教授访谈录. 返朴.2023-12-31.
59.陈长玉 熊卫民.这个民间偏方,当年是怎么成为包治百病的“神药”的. 知识分子.2023-11-12.
60.熊卫民.被下放到农村的大学生——许回文药师访谈录.当代史资料.2023(3):60-67.
61.熊卫民.中国为何会错失分子生物学革命.知识分子.2023-10-26.
62.熊卫民.分子生物学在中国的独特发展道路(1958-1976).新兴科学和技术趋势.2023(2):213-218.
63.熊卫民.“难保没说错话 绝对没有假话”——读《郭传杰访谈录》.中华读书报.2023-5-17.
64.张雲涵,熊卫民.“打鸡血运动”席卷全国的背后,是一个民间医生的突发奇想.知识分子.2023-03-17.
65.张烁,熊卫民. 王曼新公案纪事. 院史资料与研究.2022(2):43-99.
66.董文凯,熊卫民. 我的超导研究生涯——张裕恒院士访谈录.院史资料与研究.2022(2):21-42.
67.熊卫民.从合成蛋白质到合成核酸 .中国科学报 .2021-7-22.
68.熊卫民.中国科学院内的高等教育——余翔林教授访谈录.返朴.2021-3-26.
69.熊卫民.被社交媒体“控制”的人.中国科学报.2021-3-18.
70.熊卫民、贺崧智.198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的崛起——专访前副校长辛厚文. 返朴.2021-1-26.
71.熊卫民.中国留学活动的重新开启.知识分子.2020-12-18
72.熊卫民.樊洪业先生的成就和遗憾.南方周末.2020-09-06.
73.熊卫民.人类能否控制住自己造出来的东西.中国科学报.2020-1-9.
74.熊卫民.邹承鲁——一个直言的科学家.赛先生.2019-11-23.
75.熊卫民.如何提升口述历史文章的质量.《史林》增刊2018.182-185.
76.熊卫民.口述史工作的一种进路.民主与科学.2018(1):78-80.
77.熊卫民.那句“如果”,当时没人听懂.大家.2018-04-07.
78.熊卫民、王聪.学术领导在中国科学院的恢复与加强——葛能全先生访谈录.《史林》增刊2018.97-108.
79.熊卫民.我为什么反对内陆核电——何祚庥院士访谈录.当代史资料.2018(2):79-84.
80.熊卫民.我脑海中的李佩先生.社会科学论坛.2017(12):124-129.
81.熊卫民.范岱年和许良英.当代史资料.2017(4):67-69.
82.任知恕,熊卫民.我所参与的中科院人事和教育工作[J].江淮文史,2017(04):95-107.
83.熊卫民.如何提升口述史的可信度. 社会科学论坛.2016(10):101-111.
84.熊卫民.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反思.民主与科学.2015(6):26-30.
85.熊卫民.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历程. 生命科学. 2015(6): 692-708.
86.熊卫民.游动在一网无遗的时代——评自媒体对中国的影响.社会科学论坛.2015(3):98-105.
87.熊卫民.1960,疯狂的超声波运动.中华遗产.2015(1):103-111.
88.熊卫民.改变中国留学历史的两封信.南方周末.2014-11-20.
89.熊卫民.副总理缘何过问中学老师批判科学家.赛先生. 2014-09-29.
90.熊卫民.从20世纪50年代的消灭麻雀运动看科学决策.见:周立军主编.我们家纵横10000米.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242-261页.
91.熊卫民.重启留学的前前后后.中华遗产.2014(8):144-149.
92.熊卫民.巴甫洛夫学习运动中的一场风波.中国科学报.2014-03-07.
93.熊卫民.麻雀的悲歌.南方周末.2013-11-15.
94.熊卫民.右派妻子的苦与痛——纪念王来棣先生.南方周末.2013-01-18
95.熊卫民.马大猷之问.中国科学报.2012-8-27.
96.熊卫民、岳飏.1958年,中国科学家的选择.中华遗产.2011(5):78-97.
97.熊卫民.科学家灵魂纪念馆.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0-12-22.
98.熊卫民.科学界的“牛棚杂忆”.中华读书报.2010-01-06.
99.熊卫民.为后人存信史.科学时报.2009-7-16.
100.熊卫民.邹承鲁先生的未了心愿.科学时报.2006-11-30.
101.熊卫民.敢说真话的老人邹承鲁.中华读书报.2006-11-29.
102.熊卫民.人工合成胰岛素背后的“大兵团作战”.党史纵横.2006(1):41-43.
103.熊卫民.评《束星北档案》.南方周末.2005-12-29.
104.熊卫民.解密人工合成胰岛素.中国青年报.2005-11-23;2005-11-30;2005-12-07.
105.熊卫民.邹承鲁院士谈西南联大学生兵远征往事.南方周末.2005-06-30
106.熊卫民.抗战时的中国科学家.科学时报.2003-07-04.
107.熊卫民.中国科学院与留学大潮的开启.民主与科学.2009(6):29-33.
108.熊卫民.1958年,中国科学家的选择与遭遇.社会科学论坛.2010(12):136-147.
109.熊卫民.不该遗忘胡先骕.书屋.2010(8):35-39.
110.熊卫民.冯德培巧护刘育民.科苑人.2011(2):51-54.
111.熊卫民.广州会议对科技大跃进的反思.炎黄春秋.2009(8):51-56.
112.熊卫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消灭麻雀运动.社会科学论坛.2012(8):179-195.
113.熊卫民.中外人工合成胰岛素比较.炎黄春秋.2006(1):32-35.
114.熊卫民.口述史的特点、功能和局限性.见:周新国编:中国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9月,120-131.
115.傅君诏,熊卫民*,王作跃.一段尘封的历史: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与土法炼钢.知识分子.2017-3-4.
116.李毓昌,熊卫民*.钱学森曾加入美共.思考者iThink.2017-2-20
117.蔡德诚,熊卫民*.揭秘钱学森四次打压《科技导报》:讨论三峡工程成导火索.赛先生.2015-01-08.
118.熊卫民、岳飏.麻雀之殇.中华遗产.2012(10):97-111.
119.彼特·福布斯著,熊卫民*译.动物的超视觉骗术.环球科学2011(6):82-85.
120.沈善炯、熊卫民*.科学离不开民主,民主离不开科学.民主与科学.2010(1):19-23.
121.沈善炯、熊卫民*.《我的科学生涯》补遗.见: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编.中国当代史研究(第1辑).九州出版社.2009年4月,311-322.
122.薛攀皋、熊卫民*.回顾“12年科学发展规划” .民主与科学. 2009(5):24-29.
123.薛攀皋、熊卫民*.追忆广州会议.科技中国.2006(11):8-13.
124.巴延年、桂世茂、熊卫民*.政治风浪中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社会科学论坛2006(4): 84-99.
125.邹承鲁、熊卫民*.从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 邯郸学院学报.2006(3):7-12.
126.李根培、熊卫民*.早期的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工作.社会科学论坛.2005(11上):125-142.
127.薛东、熊卫民、雷朝亮、荣秀兰.青麸杨冬剪对春梢百叶鲜重影响的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1998(2):1-2.
【学术专著】
1、熊卫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六十年》.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8年.
2、熊卫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访谈录》.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8年.
3、熊卫民.《行走在革命、科学与哲学的边缘——范岱年口述自传》.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年.
4、熊卫民.《科研管理四十年——薛攀皋访谈录》.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年.
5、熊卫民.《对于历史,科学家有话说》.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年.
6、熊卫民.《金霉素·牛棚·生物固氮——沈善炯传》.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
7、熊卫民整理.《沈善炯自述》.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
8、熊卫民访问整理.《从合成蛋白质到合成核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年.
9、张藜,熊卫民,郭金海等.《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史》.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
10、熊卫民,邹宗平.《邹承鲁传》.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11、熊卫民,王克迪.《合成一个蛋白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年.
12、熊卫民.《反思科学技术》.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年.
科研项目
主持的项目:
1. 邹承鲁院士研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基金,7万元,2003-2006
2. 中国生物化学(委员)会与西方科学社团的交流(1956-1979),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基金,3万,2010-2012
3. 沈善炯院士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30万元,2010-2012
4.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撰与研究”之“人物传”,中国科学院规划与战略研究专项之子项目,75万元,2011-2015
5.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撰与研究”之“院史访谈”,中国科学院规划与战略研究专项之子项目,100万元,2011-2015
6. 加州理工学院与近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重点培育方向项目,7万元,2013-2015
7. 分子生物学在中国的兴起(1958-1982),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史青年人才研教特别支持项目,16万元,2015-2017
8. 生命科学学院院史的编纂和研究,中国科大北京新创校友基金会,60万元,2015-2018
9. 主要发达国家2006年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概念变化研究,中国科学院大学,7万元,2017.9-2018.9
10. 环境科学领域科普作品历史研究,中国科普研究所,12万元,2018-2020
11. 中国近现代科学史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5万元,2017-2020
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六十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0万元,2020-2025
13. “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教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万元,2020-2022
14. 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的工业化,北京科技大学,20万元,2023-2025
参与的项目:
1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究,“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综合研究项目”之子项目,3万元,2000-2003年
16. “中国科学院院史编撰与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专项,220万元,2006-2009年
17. “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史知识竞赛命题,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项目,25万,2014年
18. 中国近现代学科史料搜集与研究,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项目,60万,2011-2014年
19. 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2021-2035)总论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万元,2020-2021年
获得奖励
1、2020年,中国科大—兴业证券教育奖
2、著作《对于历史,科学家有话说》被“南方周末”评为2017年度好书(非虚构类),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17年3月月度好书。
3、由樊洪业先生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丛书第一辑共有九种著作,熊卫民访问、整理了其中两种,书名分别为《从合成蛋白质到合成核酸》和《沈善炯自述》。2010年,该丛书先后获得了科学文化与科学普及优秀图书佳作奖、第五届吴大猷科学普及创作类佳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提名奖。
4、2010年,著作《从合成蛋白质到合成核酸》获得“文津图书奖”提名。
5、2005年,专著《合成一个蛋白质》获得“科学时报读书杯”2005年度科学文化·科学普及佳作奖、华东地区2005年度优秀教育图书三等奖,并获该年度“文津图书奖”提名。
6、2004年,任记者时的作品“科普理论和实践系列报道”获得由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颁发的第三届中国科技新闻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