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卫民

熊卫民

教授


办公地点:逸夫科技馆417

电子邮件xiongweimin[at] ustb.edu.cn

研究方向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史、高等教育史、口述史、科学技术与社会

社会职务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中国现代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工程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化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当代科技史研究会理事

北京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

中国科学院青联委员(第三届)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简历

1993—1997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7—1998 在湖北力特公司深圳办事处任工程员

1999—2002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获哲学硕士学位

2002—2003 在科学时报社任编辑、记者

2003—2004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任流动人员

2004—2007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7.7—2010.1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

2010.2-2015.7  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任副研究员

2011.1—2012.1 剑桥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访问学者

2015.8—2016.3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工作,任副教授

2016.3—2022.9  在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工作,任特任教授(2016年4月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

2022.10-今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工作,任特聘教授


论文选目(含*为通讯作者论文)

【科学史期刊论文】

1. 许亮,熊卫民. 20世纪后半叶景德镇瓷业的起落.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3):1-14.

2. 熊卫民、朱胤臻. 19731975 年科技进修生赴英留学始末.中国科技史杂志.20242):295-309.

3. 熊卫民、左锟澜.1980年代的红茶菌热始末.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46):77-87.

4. 董文凯、熊卫民*.中国高温超导领航人赵忠贤.科学文化评论.20242):68-83.

5. Yejing Ge, Weimin Xiong*. The Launch of a Political Satellite: Constructing the Ming Tombs Reservoir and "Mass Engineering" in Communist China. Technology and Culture, Volume 65, Number 1, January 2024, pp.143-175 (Article).

6. 董文凯,熊卫民*.中国参与铜氧化物超导体国际竞争的进程及影响.自然科学史研究.20233:348-364.

7. 陈长玉,熊卫民*. 卤碱何以成为一种被推广的“疗法”.科学文化评论.2023394-113.

8. 董文凯,熊卫民*. 低温技术在中国的早期发展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影响(1953-1964.中国科技史杂志.20231):24-35.

9. 熊卫民,朱胤臻.1979年到联邦德国做洪堡学者——过增元院士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226:71-90.

10. 陈长玉,熊卫民*.诺贝尔奖委员会考虑过授奖给赵忠尧吗.科学文化评论.20225):89-103.

11. Weimin Xiong (2021).Artificial Synthesis of Crystalline Bovine Insulin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Xiaoyuan Jiang Editor.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Volume 5591-634.

12. Zuoyue Wang & Weimin Xiong (2021) Hongye Fan: A Pioneer in the Historical Studies of Science in Modern China,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21) 15:381–385

13. 熊卫民.刘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科学文化评论.20213):65-78.

14. 贺崧智,熊卫民*.网络音频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J].科学文化评论, 2020,17(05) : 93-106.

15. 张雲涵,熊卫民*."鸡血疗法"的医学研究始末[J].中华医史杂志, 2020,50(04) : 214-224.

16. 高习习,熊卫民*.勒柏辛斯卡娅新细胞学说在中国[J].科学文化评论,2019,16(05):37-55.

17. 熊卫民,任安波.思考中国科研的瓶颈——朱学良研究员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8,39(04):467-482+505.

18. 熊卫民、姚琴.从生物物理系到生命科学学院——施蕴渝院士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18(4):71-92.

19. 熊卫民. 为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出人才[J]. 科学文化评论, 2018(3)52-69.

20. 任安波、熊卫民*.施履吉与北京生物学实验中心——纪念施履吉院士诞辰100周年座谈会[J].科学文化评论.20176):68-86.

21. 熊卫民.“人工合成生命系列课题的提出(1965-1968[J].工程研究.20175):490-503.

22. 熊卫民.1956年钱学森首次访苏——吴鸿庆先生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171:74-81.

23. 熊卫民.引入新学理 改造旧学科——范岱年访谈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2):11-19.

24. 熊卫民.为中国现代科学史研究铺路——樊洪业先生访谈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12.

25. 王聪、熊卫民*.中国科学院的整顿与学术领导的恢复——葛能全先生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166:64-78.

26. 熊卫民.1960年的超声波化运动[J].科学文化评论.20143):41-64.

27. 熊卫民.中西科学社团的交流(1949-1982——以中国生物化学(委员)会为例[J].科学文化评论.2013(2):50-72.

28. 熊卫民.试论口述史文章的仿真度[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3):302-307.

29. 熊卫民.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研究的历程(1965-1972[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83):211-227.

30. 熊卫民.科学是不是价值中立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3):9-10.

31. 杨小华、熊卫民*.王应睐与中国现代生物化学人才[J].科学文化评论. 20154: 94-110.

32. 熊卫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早年的人和事——李毓昌教授访谈录[J].史林.2016增刊:79-90.

33. 熊卫民、王作跃.从留学美国到大炼钢铁——傅君诏先生访谈录[J].当代史资料.20163):13-24.

34. 熊卫民.二十世纪50年代初我参与的政治运动——范岱年先生访谈录[J].当代史资料.20161):15-24.

35. 张藜、熊卫民.对我院60年来教育工作的历史回顾[J].院史资料与研究.20154):1-40.

36. 薛攀皋、熊卫民*、张志会.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定位与调整:以生物学部为例[J].科学文化评论. 20153: 7-27.

37. 范岱年、熊卫民*.于光远与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J].科学文化评论. 20152: 95-110.

38. 熊卫民.在科学和宣传之间——何祚庥院士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5(1):89-103.

39. 曹效业、熊卫民、王扬宗.关于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历史的反思[J]. 科学文化评论.20141):5-24.(《新华文摘》转载,201413):138-144.

40. 熊卫民.中国科学院内的老浙大人——范岱年先生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134):84-107.

41. 熊卫民、王丽娜、李欣欣.早期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谈庆明研究员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3(1):78-93.

42. 熊卫民、张志会.加州理工学院和中国留学生——郑哲敏院士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126):101-117.

43. 熊卫民.中外科学交流的恢复——胡亚东研究员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125):106-115.

44. 熊卫民.中国科学院教育史上的几件大事——马先一教授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92):165-179.

45. 方黑虎、熊卫民、张志辉.献身科教 润物无声——原中国科大党委书记余翔林教授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2009(1):73-88.

46. 薛攀皋、熊卫民*.在科学与政治之间:1964年的北京科学讨论会[J].科学文化评论. 20082):58-70.

47. 熊卫民.回顾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工作——王贵海研究员访谈录[J].科学文化评论. 20076):90-104.

48. 薛攀皋、熊卫民*.自主与干预:心理学科在中国(1949-1976[J].科学文化评论.20064):111-121.

49. 熊卫民.五六十年代的科研管理干部与科学家——罗登先生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杂志.20053):257-265.

50. 熊卫民.卫新成教授谈文革中胰岛素晶体结构的测定工作[J].中国科技史料.20043):262-278.

51. 熊卫民.人类世之反思——访刘东生院士[J].科学文化评论.20042):101-110.

52. 熊卫民.自由之精神 独立之人格——访邹承鲁院士[J].科学文化评论.20041):107-122.

53. 熊卫民.北京大学的胰岛素合成工作——施溥涛研究员访谈录[J]. 中国科技史料.2003(3): 264-278. (《生命科学》转载,20156:740-754

54. 熊卫民.回顾胰岛素的合成——杜雨苍研究员访谈录[J].中国科技史料.20024):323-334.

55. 熊卫民、王克迪.胰岛素人工合成课题的提出[J]. 中国科技史料.20021): 1-8.


【其他期刊或大众报刊文章】

56. 王作跃、熊卫民等.百岁留美归国教授:为祖国奋斗一生,晚年得到沉痛领悟.返朴.2025-9-12.

57. 熊卫民、李珂馨.庆承瑞:中国式病态科学的历史教训. 返朴. 2025-06-13.

58. 熊卫民、崔竞文.八旬麻醉医生忆当年:针刺麻醉利少弊多,不宜推行.返朴.2025-4-25.

59. 李子骏,熊卫民.从北大到伯克利,1978年首批赴美学者的时代破冰之旅与温暖记忆.旦苑晨钟.2025-04-01.

60. 陈廷伟 口述 熊卫民 张烁 整理.我亲历的科研助力农业决策的几件往事.百年潮.20253:17-23.

61. 熊卫民、杨小华.忆北京大学化学系的一些人和事(1957-1963).当代史资料.20251):51-65.

62. 熊卫民、崔竞文.四千台针麻手术麻醉医生:“针刺麻醉”根本没达到麻醉标准. 返朴. 2025-01-22.

63. 熊卫民. 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动力与阻力.人文中国.20244:7-20.

64. 熊卫民.在政治与学术之间: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特别记忆.返朴. 2024-12-26.

65. 熊卫民,孙小礼:《孙小礼:我亲历的北大自然科学批判运动调查》.返朴. 20241115

66. 熊卫民;朱胤臻. 上个世纪70年代一段公派留学往事. 知识分子. 2024-11-01.

67. 左锟澜,熊卫民.红茶菌曾火遍神州,又迅速衰落,为什么?(下).赛先生.2024-9-2.

68. 左锟澜,熊卫民.红茶菌曾火遍神州,又迅速衰落,为什么?(上).赛先生.2024-9-1.

69. 熊卫民,崔竞文.“魔鬼教练”张永德:中科大何以胜过清北,为李政道留学项目输送最多人才.返朴. 2024-08-30.

70. 熊卫民.为国家的科学化而不懈努力的胡先骕.中华读书报.2024-7-31.

71. 熊卫民.一位科学家对人生的总结之书.中国科学报.2024-6-20.

72. 熊卫民.论口述史的主观性.南都学坛.20243):39-42.

73. 熊卫民、崔竞文.它曾被称为“中国医学的卓绝成就”,如今却销声匿迹. 返朴.2024-05-05.

74. 刘京林,熊卫民*.打鸡血、喝尿、针刺麻醉,我亲历过这些医疗荒唐事. 返朴 .2024-03-17.

75. 熊卫民.口述史是现代史研究的必由之路.返朴.2024-1-22

76. 熊卫民、崔竞文.在那个充满大话的年代,他们做出了真正的技术革新——汤卡罗教授访谈录. 返朴.2023-12-31.

77. 陈长玉 熊卫民.这个民间偏方,当年是怎么成为包治百病的“神药”的. 知识分子.2023-11-12.

78. 熊卫民.被下放到农村的大学生——许回文药师访谈录.当代史资料.20233):60-67.

79. 熊卫民.中国为何会错失分子生物学革命.知识分子.2023-10-26.

80. 熊卫民.分子生物学在中国的独特发展道路(1958-1976.新兴科学和技术趋势.20232):213-218.

81. 熊卫民.“难保没说错话 绝对没有假话”——读《郭传杰访谈录》.中华读书报.2023-5-17.

82. 张雲涵,熊卫民.“打鸡血运动”席卷全国的背后,是一个民间医生的突发奇想.知识分子.2023-03-17.

83. 张烁,熊卫民. 王曼新公案纪事. 院史资料与研究.20222):43-99.

84. 董文凯,熊卫民. 我的超导研究生涯——张裕恒院士访谈录.院史资料与研究.20222):21-42.

85. 熊卫民.从合成蛋白质到合成核酸 .中国科学报 .2021-7-22.

86. 熊卫民.中国科学院内的高等教育——余翔林教授访谈录.返朴.2021-3-26.

87. 熊卫民.被社交媒体控制的人.中国科学报.2021-3-18.

88. 熊卫民、贺崧智.198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的崛起——专访前副校长辛厚文. 返朴.2021-1-26.

89. 熊卫民.中国留学活动的重新开启.知识分子.2020-12-18

90. 熊卫民.樊洪业先生的成就和遗憾.南方周末.2020-09-06.

91. 熊卫民.人类能否控制住自己造出来的东西.中国科学报.2020-1-9.

92. 熊卫民.邹承鲁——一个直言的科学家.赛先生.2019-11-23.

93. 熊卫民.如何提升口述历史文章的质量.《史林》增刊2018.182-185.

94. 熊卫民.口述史工作的一种进路.民主与科学.20181):78-80.

95. 熊卫民.那句如果,当时没人听懂.大家.2018-04-07.

96. 熊卫民、王聪.学术领导在中国科学院的恢复与加强——葛能全先生访谈录.《史林》增刊2018.97-108.

97. 熊卫民.我为什么反对内陆核电——何祚庥院士访谈录.当代史资料.20182):79-84.

98. 熊卫民.我脑海中的李佩先生.社会科学论坛.201712):124-129.

99. 熊卫民.范岱年和许良英.当代史资料.2017(4):67-69.

100. 任知恕,熊卫民.我所参与的中科院人事和教育工作[J].江淮文史,2017(04):95-107.

101. 熊卫民.如何提升口述史的可信度. 社会科学论坛.2016(10):101-111.

102. 熊卫民.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反思.民主与科学.20156:26-30.

103. 熊卫民.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历程. 生命科学. 20156: 692-708.

104. 熊卫民.游动在一网无遗的时代——评自媒体对中国的影响.社会科学论坛.20153):98-105.

105. 熊卫民.1960,疯狂的超声波运动.中华遗产.20151):103-111.

106. 熊卫民.改变中国留学历史的两封信.南方周末.2014-11-20.

107. 熊卫民.副总理缘何过问中学老师批判科学家.赛先生. 2014-09-29.

108. 熊卫民.20世纪50年代的消灭麻雀运动看科学决策.见:周立军主编.我们家纵横10000.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242-261.

109. 熊卫民.重启留学的前前后后.中华遗产.20148):144-149.

110. 熊卫民.巴甫洛夫学习运动中的一场风波.中国科学报.2014-03-07.

111. 熊卫民.麻雀的悲歌.南方周末.2013-11-15.

112. 熊卫民.右派妻子的苦与痛——纪念王来棣先生.南方周末.2013-01-18

113. 熊卫民.马大猷之问.中国科学报.2012-8-27.

114. 熊卫民、岳飏.1958年,中国科学家的选择.中华遗产.2011(5):78-97.

115. 熊卫民.科学家灵魂纪念馆.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0-12-22.

116. 熊卫民.科学界的牛棚杂忆”.中华读书报.2010-01-06.

117. 熊卫民.为后人存信史.科学时报.2009-7-16.

118. 熊卫民.邹承鲁先生的未了心愿.科学时报.2006-11-30.

119. 熊卫民.敢说真话的老人邹承鲁.中华读书报.2006-11-29.

120. 熊卫民.人工合成胰岛素背后的大兵团作战”.党史纵横.20061):41-43.

121. 熊卫民.评《束星北档案》.南方周末.2005-12-29.

122. 熊卫民.解密人工合成胰岛素.中国青年报.2005-11-232005-11-302005-12-07.

123. 熊卫民.邹承鲁院士谈西南联大学生兵远征往事.南方周末.2005-06-30

124. 熊卫民.抗战时的中国科学家.科学时报.2003-07-04.

125. 熊卫民.中国科学院与留学大潮的开启.民主与科学.20096):29-33.

126. 熊卫民.1958年,中国科学家的选择与遭遇.社会科学论坛.201012):136-147.

127. 熊卫民.不该遗忘胡先骕.书屋.20108):35-39.

128. 熊卫民.冯德培巧护刘育民.科苑人.2011(2):51-54.

129. 熊卫民.广州会议对科技大跃进的反思.炎黄春秋.20098):51-56.

130. 熊卫民.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消灭麻雀运动.社会科学论坛.20128):179-195.

131. 熊卫民.中外人工合成胰岛素比较.炎黄春秋.20061):32-35.

132. 熊卫民.口述史的特点、功能和局限性.见:周新国编:中国口述史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9月,120-131.

133. 傅君诏,熊卫民*,王作跃.一段尘封的历史: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与土法炼钢.知识分子.2017-3-4.

134. 李毓昌,熊卫民*.钱学森曾加入美共.思考者iThink.2017-2-20

135. 蔡德诚,熊卫民*.揭秘钱学森四次打压《科技导报》:讨论三峡工程成导火索.赛先生.2015-01-08.

136. 熊卫民、岳飏.麻雀之殇.中华遗产.2012(10):97-111.

137. 彼特·福布斯著,熊卫民*.动物的超视觉骗术.环球科学20116):82-85.

138. 沈善炯、熊卫民*.科学离不开民主,民主离不开科学.民主与科学.20101):19-23.  

139. 沈善炯、熊卫民*.《我的科学生涯》补遗.见: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编.中国当代史研究(第1辑).九州出版社.20094月,311-322.

140. 薛攀皋、熊卫民*.回顾“12年科学发展规划” .民主与科学. 20095):24-29.  

141. 薛攀皋、熊卫民*.追忆广州会议.科技中国.200611):8-13.

142. 巴延年、桂世茂、熊卫民*.政治风浪中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社会科学论坛20064): 84-99.

143. 邹承鲁、熊卫民*.从人治到竞争优胜体制. 邯郸学院学报.20063):7-12.

144. 李根培、熊卫民*.早期的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工作.社会科学论坛.200511上):125-142.

145. 薛东、熊卫民、雷朝亮、荣秀兰.青麸杨冬剪对春梢百叶鲜重影响的研究. 中国林副特产.19982):1-2.


【学术专著】

1、熊卫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六十年》.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8.

2、熊卫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访谈录》.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8.

3、熊卫民.《行走在革命、科学与哲学的边缘——范岱年口述自传》.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

4、熊卫民.《科研管理四十年——薛攀皋访谈录》.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7.

5、熊卫民.《对于历史,科学家有话说》.北京:东方出版社.2017.

6、熊卫民.《金霉素·牛棚·生物固氮——沈善炯传》.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7、熊卫民整理.《沈善炯自述》.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8、熊卫民访问整理.《从合成蛋白质到合成核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9、张藜,熊卫民,郭金海等.《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史》.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0、熊卫民,邹宗平.《邹承鲁传》.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1、熊卫民,王克迪.《合成一个蛋白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12、熊卫民.《反思科学技术》.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