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
时间: 2022-09-27 点击: 次
来源: 作者:
张吉
副教授
办公地点:逸夫科技馆505
电子邮箱:zhangji@ustb.edu.cn;
研究方向:冶金考古
研究集中于商周金属物料流通、东周青铜器等领域。曾参加湖北枣阳郭家庙、随州义地岗、四川广汉三星堆等重要考古遗址发掘及整理研究项目。
简历:
2008-2012年,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
2012-2015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保护专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2015-2016年,工作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6-2020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专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2020-2022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雅博士后。
2022年至今,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副教授。
学术论著:
(一)期刊
1.张吉、王坚梁、游晓蕾等:简论上虞银山铅矿与战国越文化区铅资源的流通,《南方文物》2025(1);
2.张吉、赵国靖、张恒等:战国齐文化区青铜器的铅料演替及分期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5(2);
3.赵国靖、陈魁、张吉(通讯作者):山东临淄孙娄东遗址出土的战国铅釉陶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5(2);
4.张吉、刘建业、李建西等:荆州荆北新区窑台子M10出土裂瓣纹鎏金银铜匜的科学分析研究,《江汉考古》2024(2);
5.张吉、丁静玉、黄旭初等:湖北郧阳乔家院墓地出土东周青铜器金属物料变迁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4(1);
6.张吉、柏艺萌、梁志龙等:公元前一千纪通往辽东山地的青铜物料流动,《南方文物》2022(5);
7.张吉、何汉生、徐征等:江苏镇江孙家村遗址出土青铜器及铸铜遗物的分析研究,《江汉考古》2022(5);
8.张东峰、代全龙、张婷婷、张吉(通讯作者):山东滕州出土商代中期青铜器成分分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2(9);
9.张吉、凡国栋、蔺诗芮等:湖北黄梅刘岳墓地M1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江汉考古》2021(4);
10.代全龙、张吉(通讯作者)、刘延常等:山东滕州大韩东周墓地第一次发掘出土青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南方文物》2021(3);
11.张吉、郜向平、丁思聪等:河南荥阳官庄遗址铸铜技术与金属资源变迁初步研究,《南方文物》2021(3);
12.郝导华、张吉(通讯作者)、杜晓军等:山东昌乐都北墓地出土东周青铜器的分析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6);
13.张吉、孙波、郝导华等:山东滕州薛国故城出土部分青铜器的时代及科学分析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10);
14.张吉、崔本信、陈建立:南阳夏饷铺遗址出土青铜器的检测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华夏考古》2020(5);
15.张吉:试论东周齐地提链壶的结链方式,《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7);
16.张吉、梁超、王志刚等:襄阳余岗墓地出土青铜容器的金相及成分分析,《江汉考古》2019(3);
17.张吉、王丹、贾汉清等:钟祥黄土坡墓地出土春秋青铜器的检测分析及相关问题研究,《南方文物》2019(3);
18.张吉、陈建立、徐磊:河南省桐柏县文物管理所藏商周青铜器的检测分析,《南方文物》2018(3);
19.张吉、刘晟宇、胡东波等:新建海昏侯墓北藏椁内青铜器及其埋藏环境的初步分析,《南方文物》2018(2);
20.张吉、李义、韩爽等:辽中京遗址采集细白瓷的成分分析及年代问题研究,《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5);
21.张吉、黄希、胡东波: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化学,《大学化学》2017(9)。
22.张吉、陈建立:东周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的初步研究,《南方文物》2017(2)。
(二)辑刊及会议论文集
23.张吉、张天宇、黄凤春等:从叶家山墓地青铜器的材质、铅料分类管窥西周曾国铸铜业,《古代文明》第18卷,2024年;
24.张吉、刘建业、黄旭初等:试析周代峡江地区铸铜业及金属资源特征,《南方民族考古》第二十六辑,2023年;
25.张吉、韩炳华、崔剑锋等:长治分水岭出土战国器物研究三题,《考古学研究》(十四),2022年;
26.张吉:中国北方地区9~14世纪木理纹彩画的初步研究,《青年考古学家》第1辑,2020年;
27.张吉:试论曲阜鲁国故城晚期乙组墓,《古代文明》第14卷,2020年;
28.张吉:东周曾国青铜容器的合金工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曾国考古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2018年。
(三)一作及通讯作者以外文章
1.蔡波涛、刘知柔、张吉等:安徽寿县南朱家大圩战国墓出土青铜器的材质与铅资源分析,《南方文物》2025年第1期。
2.代全龙、刘延常、张恒等:山东滕州大韩墓地出土战国越式鼎的铅同位素比值研究,《南方文物》2025年第1期。(第五作者)
3.彭启晗、徐新民、陈寅炜等:绍兴南山遗址出土东周铅锡器的科学分析研究,《南方文物》2025年第1期。(第五作者)
4.Guozhu Bai, Ji Zhang, Haifeng Liu, et al., Technological and material insights into bronze casting remains at the Datongpu site, Jianhu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from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Archae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Sciences. (2025)17:40.
5.陈建立、张吉、方勤等:金道锡行——简论商周时期长江中游地区金属流通网络,《江汉考古》2024(5);
6.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2020年H39、H40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24(5)(第二执笔);
7.席奇峰、张吉、王剑: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新发现战国铁器浅析,《长江文明》2024(2);
8.蔺诗芮、陈建立、张吉等: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M277出土青铜容器科学分析,《考古学报》2024(2);
9.代全龙、赵益超、逄硕、张吉:临淄赵家徐姚北朝墓出土金属器的科学分析研究,《海岱考古》2024(1);
10.蔺诗芮等:随州枣树林墓地三组曾侯墓出土青铜容器的科学分析研究,《江汉考古》2024(1)(第四作者);
11.蔺诗芮、屈盛明、张吉等:湖北郧西土门出土商代铜瓿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4(1);
12. Zhenfei Sun, Siran Liu*, Ji Zhang. et al., Resolving the complex mixing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bronzes by Manifold Learning and a Bayesian Mixing Model.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151(2023)105728.
13.胡毅捷等:陕西澄城刘家洼遗址东I区墓地出土青铜器的技术与资源研究,《文物》2023(4)(第四作者);
14.蔺诗芮等:战国青铜货币所见燕、赵地区铅料资源类别及变迁,《考古学研究》(十四),2022年(第四作者);
15.赵凤燕等:长清仙人台墓地出土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的初步分析,《南方文物》2022(5)(第五作者);
16. Yijie Hu,et al., Same site, different corrosion phenomena caused by chloride: The effect of the archaeological context on bronzes from Sujialong Cemetery, China.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52(2021)23-30.(第四作者);
17.柏艺萌等:辽宁建昌县东大杖子墓地M11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南方文物》2021(3)(第四作者);
18.张天宇、张吉、黄凤春等:叶家山M111出土的商代铁援铜戈,《江汉考古》2020(2);
19.湖北京山苏家垄遗址2018年考古发掘简报,《江汉考古》2019(6)(第二执笔);
20.王颖琛、张吉、雷少等:宁波镇海鱼山遗址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南方文物》2019(3);
21.魏强兵等: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青铜器的材质与矿料来源分析,《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1)(第五作者);
(四)考古及科技报告
1.陈建立、张吉、胡毅捷等:湖北随州出土周代编钟的合金材质分析研究,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编著:《龢钟鸣凰 春秋曾国编钟》,文物出版社,2023年;
2.陈建立、张吉、刘松: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报告—无机质文物技术交流与文明互动网络研究(2019YFC1520205/04);
3.张吉、何汉生、徐征等:孙家村遗址出土青铜器及铸铜遗物的分析研究,镇江博物馆等编著:《镇江孙家村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22年;
4.陈建立、张吉、樊温泉:新郑郜楼两周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研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著:《新郑郜楼墓地》,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
5.张吉、陈建立:襄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王伟主编.《襄阳沈岗东周墓(西区)》,科学出版社,2020年。
科研项目:
1.国家文物局全国考古人才振兴计划项目“湖南商周青铜文化综合研究”(2024-273),成员,在研;
2.科技部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矿冶遗址综合调查”(2022FY101500),课题子任务负责人,在研;
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周代长江中游地区铅物料时空演替规律研究(23CKG031),主持,在研;
4.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东周燕文化青铜器产地溯源研究(24LSC015),主持,在研;
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春秋时期汉淮诸国青铜器的合金技术与金属资源研究(编号2021M700218);主持,结项;
6.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学科交叉研究项目:基于β相淬火组织观察的中古时期高锡青铜容器锻制工艺研究(FRF-IDRY-22-024),共同主持,结项;
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下设课题“中华文明起源进程中的生业、资源与技术研究”(编号2020YFC1521606),参与,在研。
8.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下设课题“无机质文物的技术发展及其与文明关系研究”(编号2019YFC1520205),参与,结项。
9.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先秦时期中原与边疆地区冶金手工业考古资料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7ZD219),参与,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