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第256讲&传统文化论坛第15讲:中国古代的技术创造及其科学文化内涵

本场讲座为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组织的科学文化进高校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由中国科协宣传文化部主办,中科海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办,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协办,邀请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冯立昇教授主讲。同时,本讲座还是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第256讲、传统文化论坛第15讲。


1.讲座题目

中国古代的技术创造及其科学文化内涵


2.主讲人

冯立昇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科技创新研究”首席专家。


3.讲座时间

6月5日(星期三)下午14:00


4.讲座地点

北京科技大学逸夫科技馆二楼多功能厅



5.讲座内容

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技术立国,传统技术源远流长。中华民族曾经有过许多伟大的技术发明与创造,不仅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除四大发明外,中国在古代数学、天文、农业、中医和工程技术等众多领域均有卓越的技术创新成就,这些辉煌的成果背后,深藏着中华文化的独特基因。

中国古代技术创造大致可分为技术发明和工程创造两类,本场讲座聚焦古代技术发明及其科学文化内涵,并延展阐述古代的工程创造、工艺革新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通过对中国古代技术创新与传承的剖析,窥探古代科学文化内涵。


6.主讲人简介

微信图片_20240604160200.png

冯立昇,清华大学科学技术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明中的科技创新研究”首席专家,主要从事数学史、技术史、科技典籍文献、传统工艺及相关领域文化遗产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著作近20种(套),主编的《畴人传合编校注》获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主编的《中国三十大发明》先获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和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多个奖项。


7.活动海报

微信图片_202406041602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