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0870)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科学技术史(0870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负责人:潜伟 主管院长:章梅芳           教学委员会主任李延祥

一、 学科简介

科学技术史是描述和解释科学技术产生、发展和系统化进程,以及研究其与政治、经济、军事、工业、文化、宗教和哲学等各个社会领域之间历史互动关系的学科。本学科不设二级学科。

北京科技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学科源于1974年成立的冶金史编写组(现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分别于1990年和1996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被评为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依托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等学术平台,通过“211工程等项目的建设,综合实力和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2014年,学校成立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科学技术史学科有了新的发展平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本学科在冶金与材料史、技术史与传统工艺、科技与社会、工业遗产、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二、 学位类型和培养目标

本学科授予工学硕士与工学博士学位,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高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坚实地掌握科学技术史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学科基础理论,能运用现代实验技术或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独立完成科学技术史及其与社会发展交叉的有关研究,能提出新观点、使用新方法,做出创新性成果。熟练地掌握一至两门外国语,能参与国际学术交流。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较好地掌握科学技术史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学科理论基础,能运用现代实验技术或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完成科学技术史及其与社会发展交叉的有关研究。能够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

三、 学制、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学制4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最低学分要求为10学分;

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学制4年,学习年限一般为3~6年,最低学分要求为34学分(含硕士阶段所修学分)。

学士直攻博研究生:学制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最低学分要求为34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最低学分要求为26学分。

四、 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公共必修课

508000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2

2

1

硕士生必修

509001X

硕士生公共外语

64

3

1

6080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2

2

1

博士生必修

508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硕士生必选1

508000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公共选修课

509003X

应用外语选修课

16

1

1

硕士生选修

学科核心课

5020202

世界科学技术史

32

2

1

硕士生选修至少6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本科直博研究生选修至少6学分

6020222

中国科学技术史

32

2

1

6020201

科学技术史文献学

32

2

2

6020223

科技史理论方法

32

2

1

专业拓展课

设置冶金与材料史方向、科技与社会方向、传统工艺方向、工业史与工业遗产方向和文物保护方向,硕士生、直博生、硕博连读生最低应修6学分,普通招考博士生不作要求。

素质拓展课

硕士生、直博生、硕博连读生选修不多于修4学分

国际视野课

6020213

科学技术史学术前沿

16

1

1

博士生、硕士生必修1学分

注:1.硕博连读研究生、本科直博研究生选修的课程需同时满足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和普通招考博士生学分要求

2.对于接受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汉语和中国概况为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外语课不作要求。

选课要求:

1、根据研究生专业背景,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相关本科生课程。

2硕士生至少需修满6学分学科核心课、至少需要修满6学分的专业拓展课。鼓励硕士生跨学科选修课程,选修的学分和课程具体与导师协商决定。

3非本学科硕士毕业的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至少选修2学分的本学科5字头课程。

4科学技术史学术前沿是邀请国内外本学科专家进行学术前沿讲座,为博士生和硕士生必修课。

5Archaeomaterials Seminar 是全英文课程,教师与研究生共同研讨,为博士生和硕士生选修课。

6学士直攻博研究生必须修完硕士和博士的必修课程。

72022级全体研究生增设论文写作指导作为必修环节,不计学分。2022级全体研究生在开题前,需参加学堂在线的《如何写好科研论文》(清华大学)慕课课程学习,成绩合格者方可通过该环节。


五、 学术活动

按照《北京科技大学2022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原则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必修1学分)。学术活动为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必修环节,成绩按通过/不通过登记,通过后记1学分。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科/行业前沿讲座、作学术报告、听取学术报告、参加各种专题研讨以及参加学科专业竞赛等。博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9次,其中至少用外文作一次学术报告;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不得少于6次。每次参加学术活动应有书面记录,做学术报告应有书面材料。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前,需填写《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情况考核表》,经培养单位学术活动课程负责人审查合格后,交培养单位审核。

六、其他必修环节

研究生必须参加论文写作指导慕课课程学习,不计学分。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具有国(境)外研修、国际学术交流或参与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的经历。

七、科学研究及论文工作

除按《北京科技大学2022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原则意见》《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模板、样板》《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学院提出以下要求:

研究生尤其是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发明专利、国家标准或科技奖励方面有所突破,形成标志性成果。本学位点硕士和博士获得学位标准严格参照《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学位申请和授予办法》《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北京科技大学关于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北京科技大学2022版研究生培养方案原则意见》和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