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的工业和铁路遗产与考古会议纪要

2025624日,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第273讲在逸夫科技馆报告厅召开。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UNESP)的Eduardo Rormero de OLIVEIRA教授、David LugliTurteraPEREIRA博士,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孟璠磊副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教授、王冬冬副教授、雷丽芳副教授、高宪平副教授及在校同学到场听讲论坛由Juan Manuel CANOSANCHIZ副教授主持。

图片

1 Juan Manuel CANO SANCHIZ副教授主持会议

Eduardo Rormero de OLIVEIRA教授做了题为《Industrial Heritage In Brazil》的报告,围绕巴西铁路遗产的历史价值与研究方法展开系统性探讨。首先,梳理了巴西铁路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发展脉络,重点分析了铁路在国家经济发展、区域整合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意义。研究指出英国资本的技术输入与影响,深刻塑造了巴西铁路网络的形成逻辑,并系统阐述了铁路站点作为城市空间节点的功能演变。Oliveira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技术评估与经济影响研究等多维方法,揭示了巴西铁路遗产保护体系的双层架构,报告特别强调铁路遗产在构建国家认同中的文化象征意义,其物质载体与非物质记忆共同构成民族身份的重要标识。以他主持的铁路记忆项目为例介绍了铁路遗产研究的跨学科方法论创新。定性研究关注铁路建设中的社会结构变迁,定量分析侧重于铁路对区域经济的量化影响,数字化工具通过开放数据平台实现跨国学术协作。特别提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可有效整合分散的历史档案与空间信息,为铁路遗产的保护规划提供精准依据。Oliveira进一步探讨了铁路遗产的教育转化路径。同时,铁路移民史与劳工运动的研究,为理解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不平等提供了历史借鉴。

图片

2 Eduardo Romero de OLIVEIRA教授发言

David Lugli Turtera PEREIRA博士做题为《Archaeometric Tools Applied to Architectural Archaeology: Investigating Trace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 Materials in 19th-Century Railway Infrastructure》的报告,介绍了其在巴西开展的铁路建筑考古项目,该项目属于铁路记忆项目的一部分,聚焦于巴西19世纪铁路基础设施建筑材料的历史与物理化学特性分析,旨在填补巴西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已开展的工作包括对石材、砖块、瓦片等建筑材料的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综合运用显微镜观察、能谱分析等考古测量技术,结合跨学科合作,揭示材料的来源、组成及质量差异。研究发现,不同类型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其在建筑中的功能存在关联,例如基础多采用硬度较高的火成岩。未来研究将深化对材料的矿物学与物理特性分析,聚焦于石材、砖块和瓦片的来源鉴定,通过对比矿物组成和物理特性,分析其本地或外来属性,同时探讨不同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模式。研究还试图通过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揭示当时的工业生产网络与建筑技术的演变路径,进一步结合环境因素,解析建筑技术和材料的变迁对铁路建设及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图片

3 David Lugli Turteira PEREIRA博士发言

汇报结束后Oliveira教授和Pereira博士同与会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双方就工业和铁路遗产的保护、研究方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此次讲座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启发,还促进了双方在工业遗产与考古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图片

4 集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