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传统文化论坛第六讲 —— 花丝镶嵌技艺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

2022年9月22日下午两点半,由北京科技大学传统金属工艺传承基地主办,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北京科技大学非遗保护传承协会协办的北京科技大学传统文化论坛第六讲隆重开讲。本次论坛邀请的主讲嘉宾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大师,作题为《花丝镶嵌技艺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伊始,由主持人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章梅芳教授,简要介绍了程淑美大师的从业经历与所获的成就。作为花丝界开宗立派第一人,程淑美大师对花丝镶嵌技法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杰出贡献。




随后,程淑美大师对花丝镶嵌的历史、制作技艺和作品做了细致、生动的讲解。首先,程淑美大师根据花丝镶嵌工艺的历史发展脉络,介绍了从夏朝至今的工艺演变,花丝镶嵌汉代称为“焊缀金珠”,唐朝称为“细金”,是中国传统的工艺产品,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明清时在北京达到巅峰,成为“燕京八绝”之首,历史上花丝镶嵌一直只是皇家御用之物,直到清末宫廷艺人散落民间,花丝镶嵌技艺在民间逐渐应用起来。接着,程淑美大师介绍了花丝镶嵌的工艺流程,主要为化料、拔丝、搓丝、焊接、镶嵌等步骤,其中用到的工艺技术包括掐、填、攒、焊、堆垒、编织、錾刻、点银蓝等。程淑美大师还通过对摆件、玉如意、茶壶、观音像、项链、手镯等作品的展示和具体讲解,让与会者欣赏和领会了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对于花丝镶嵌工艺的传承问题,程淑美大师也表示了对自身对行业的忧虑和关切。由于其高难的制作工艺和昂贵的材质,使得花丝镶嵌传承人的队伍日益缩小,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花丝镶嵌,希望学习的人也在增多,但这一传统手艺活儿,学起来非常艰苦,并非一两年的训练就能学有所成,而是需要千锤百炼,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才能获得精湛的技艺。手工艺人的艰难与坚守,让与会者无不赞叹。最后,程淑美大师表示,时代在进步,受众的审美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变化,传统手工艺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更要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希望自己能继续设计制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讲座结束后,师生们就花丝镶嵌的技法、古今花丝镶嵌工艺的差异、花丝镶嵌的应用等问题与程淑美大师做了深入交流和探讨。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程淑美大师一一做了详细的解答。本次论坛吸引了传统金属工艺研究同行、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在校师生等100余人参与其中,反响热烈,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