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 Career Chat”职业发展分享会顺利举办


“就业指导不打烊,师兄师姐来帮忙!”

2020年6月10日晚8点,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上职业发展分享会“Cloud Career Chat”如期在云端举行,由来自江西省考古院的2012级毕业生李文欢、成都博物馆的2014级毕业生闵晨、北海市科学技术局的2015级毕业生洪传安作为嘉宾分享了各自的择业心路历程。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王祎炜以及50余名硕博研究生加了此次分享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同学们关注的重点,科技史属于小众专业,受今年疫情影响,就业形式更加严峻,在这一背景下,此次分享会旨在有针对性的为我院同学提供择业就业参考,使在校生对毕业后几大去向(考古队、博物馆、机关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所需技能、如何择业有所了解,做到早规划、早准备。研究生会承办并组织了此次分享会。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李文欢师兄强调,投递简历之前要充分了解目标单位的机构设置、了解岗位工作涉及的专业知识,在校期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其次,在目标单位的实习经历可以增加成功入职的机会。对于有意向进入考古队工作的同学,李文欢师兄建议一定抓住意向城市考古队实习机会,锻炼自己的田野发掘和组织协调沟通能力,为以后的应聘做好准备。

锁定目标,朝着既定方向前行。2018年通过引进人才途径进入北海市科学技术局工作的洪传安师兄结合自己读研期间的一些小故事为大家介绍了自己选择人才引进途径的缘起经过。师兄建议在研究生阶段应尽早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了解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和地方政府的人才引进计划,根据要求构建自身竞争力。师兄还介绍了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心得体会,鼓励大家多与人沟通交流,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理性选择,不忘初心。现工作于成都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部的闵晨师姐提到,面对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先就业,再择业。如遇到心仪单位,可以考虑先签到劳动合同再通过考试等方式落实编制。师姐还以成都市的各大文博单位为例,详细说明了各类型单位的工作内容、待遇等之间的差异,提醒大家仔细思考,合理选择。最后闵晨师姐介绍了自己在博物馆日常工作以及各部门具体的工作内容,提到博物馆的工作较为琐碎,需要耐心与恒心。

师兄师姐们一致认为,就职后需要保持对所做工作的热爱,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给自己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使自己成为岗位上不可替代的一员。

本次分享会氛围轻松,互动频频[1],大家由衷感谢各位师兄师姐舍弃休息时间,毫无保留的交流求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办法,同学们收获颇多。

作者:陆瑞婷

审稿:谈博伟

贴心分享:

小编将同学们关注较多的问题进行了整理,现分享给大家:

问题1:请问在考古队的招聘报考公告中,没有科技史专业,公告中写要求本科也是考古的,应该怎么办呢?还有机会去考吗?

李文欢师兄答:考古院要求本科也是考古专业的,就是说他要招考古人员,而咱们科技史属于科技考古,要考古院招科技岗才行,考古岗自然不行。其次科技岗对设备要求较高,很多地方所没有相应条件,这也是不招科技考古岗位的原因,另一个还是得看机遇,如果当地想做科技考古,包括冶金考古等,自然会招科技岗人员。

问题2: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单位都缩招或者不招人了,请问考古院今年会缩招吗?

李文欢师兄答:因为考古院本身名额便有限,每年也是放1个2个,已经很少了,疫情影响不影响,这几年应该都差不多。

问题3:请问通过人才引进入当地政府单位,是直接分配单位还是根据自己意向来定的呢?

洪传安师兄答:大多数是双向选择,你先选单位,如果组织觉得你合适,便安排你过去了,单位也希望你是相关专业毕业,那这个组织会根据你的专业、经历来确定去哪里的。当然有一些比较厉害的人物,他可以选单位了,那就看实力啦。

问题4:请问在博物馆有编制和无编制区别大吗?请问听说博物馆的有些部门能够拉到项目,这样工资就会高一些,那哪一个部门工资最高呢?

闵晨师姐答:因为博物馆属于公益单位,有编无编主要体现在五险一金差别较大,总体来说工资相对房价比较一般。就拿我们博物馆来说,每个部门的工资或多或少有点差别,但与申请项目与否,关系不大,因为项目费用是要审核的,每一笔用到哪里,都得写清楚。但一般业务部门,如保管、修复、设计等部门的绩效相较后勤、办公室等部门的绩效能高一些。


[1] 互动内容见贴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