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早期青铜冶金遗址田野考察取得新成果

在各地文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2014年夏季和2015年春季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暨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对皖鄂赣三省沿江地区早期矿冶遗址展开田野考察,涉及到鄂东南、赣西北、皖西南、皖南中西段13个县市,新发现数十处具有青铜冶金内涵的聚落遗址。此次田野考察工作为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资源、技术与生业研究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新材料。

 



  行进在高岗上的调查队员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铜铁多金属矿集区之一,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够为冶金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提供必要的物料支撑。赣西北锡矿田还是距离中原地区最近的锡矿产地。对于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早期聚落遗址及矿山展开考察以及后续的实验室分析是揭示研究区域青铜冶金技术及相关青铜文明面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调查的遗址均为商周时期聚落或矿山遗址,见有夹砂红褐陶、灰陶、黑衣红褐陶陶片及印纹硬陶、原始瓷片等,较为典型的几处遗址如下:

 

1  江北新现早期矿山—怀宁月山铜矿

遗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安庆铜矿月山铜矿点,属皖河流域。矿山上原有古矿洞3处,年代为汉唐时期。本次考察于矿山东坡采集有采矿石锤2枚及陶片若干。陶片为泥质或夹砂红褐陶,纹饰可见绳纹,可辨器型有口沿。


 

 

 

月山铜矿采集到石锤的现场

 


 

 

采集到的采矿工具—石锤

 

2  江南大城—南陵牯牛山城址

遗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籍山镇塘西村东,西距漳河约2.5公里,保护面积达70万平米,高台墩型,年代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19971998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对其进行发掘,该城址对于研究与周边聚落、矿冶遗址、土墩墓群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遗址地表采集的炉渣和在县博物馆所取当年发掘的炉渣科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类炉渣均发现有锡参与合金化的现象。

 


 

 

牯牛山城址及出土的西周前期炉渣

 

3  中心聚落—贵池七星墩遗址(叶家墩)

遗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里山街道白沙村,北距长江约10公里,处于山岗形成的半包围小盆地内,地理位置紧要。遗址是由7个台墩、岗地遗址组成的聚落群,文化内涵丰富,年代新石器晚期至商周。其中心聚落叶家墩高出地面约8米,面积约万余平米,呈三级台地。冶金遗物分析发现有锡、砷参与合金化的现象。

 

 

 

中心聚落叶家墩景象


 
七星墩遗址采集的部分文化遗物和炉渣

 

4  岗地聚落—大冶木鱼墩遗址

遗址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铺镇的叶花香铜矿区,北距大冶湖约3.5公里,北侧有一小河向东汇入大箕铺港。遗址年代商周,文化遗物及炉渣采集于接近顶部的向阳坡面,炉渣检测发现有锡参与合金化的现象。

 


 

木鱼墩遗址远景

 

长江中下游沿江两侧确实存在着较多数量的早期青铜冶金遗址,田野发现基本将鄂东南、赣西北、皖西南、皖南中西段的这些冶金遗址连成一片,通过对遗址的田野考察和样品的检测分析,有以下初步认识:

1  地势上,鄂东南-赣西北遗址以岗地或高台地型为主,皖西南、皖南中西段则以台墩型为主。

2  内涵上,存在着以锡和砷为主要合金元素的两种生产体系。越靠近赣西北锡矿区,锡青铜的比例越高,而距离稍远的铜陵一带出现砷青铜的比例明显增高。

3  产业格局与西北地区相似,聚落遗址上冶铸活动不分,但产品上又有向中原靠近的趋向,发现有礼容器范。

4  铜铅砷等合金元素的来源推测与各地矿山有关。除长江南侧的大冶铜绿山、瑞昌铜岭、南陵大工山等商周时期采矿遗址外,江北的怀宁月山铜矿也发现了早期石质采矿工具。

5  锡的来源推测与赣北锡矿资源有关。

 

目前的田野考察仅具有侦察性质。获得充足样品及精确的文化属性与年代信息,全面揭示该地区早期冶金技术的内涵与产业格局,尚需对重要遗址开展深度复查、主动发掘和后续科学检测。深入探索诸矿山与遗址间的物料供应关系还需引入更多科技方法。

 

 

感谢皖鄂赣三省各级文博单位在田野工作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