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克礼教授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2013年4月19日下午,“冶金大讲堂”第八讲在我校冶金生态楼青钢报告厅举行。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英国剑桥大学名誉教授Christopher Cullen (古克礼)先生应邀做客大讲堂,发表了题为《The Old Needham Question and a New Needham Question: Long-term Issues in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的学术演讲。
    学术演讲前,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戈教授主持了“北京科技大学授予古克礼先生名誉教授仪式”。学校党委书记、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理事会理事长罗维东教授向古克礼先生颁发了名誉教授证书,并代表学校致辞,回顾了我校与李约瑟研究所的长期交流和友谊,并对古克礼教授为我校科技史学科建设所做出的贡献表示了衷心感谢。

 
校党委书记罗维东教授向古克礼先生颁发名誉教授证书
 
    随后进行的学术演讲由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院长 张立峰 教授主持。张院长首先以大量图片向在座师生就“Needham Question”(李约瑟难题)和李约瑟其人做了简洁而精彩的介绍;接着,古克礼教授分四个部分展开了演讲。
    演讲的第一部分介绍了作为生物化学家的李约瑟如何开始研究科学史、进而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部分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李约瑟在中国的工作情况,如何形成《中国的科学与文明》(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写作计划,以及由此提出的李约瑟难题;第三部分展示了回答李约瑟难题的几种观点:一些观点认为中国缺少一些东西,比如科学动机、大量易得的能源等,另外一些则从社会和政治组织的差异入手,认为中国的统一不如欧洲的分割和多样性更利于创新思想的出现,封建官僚社会不如资本主义社会更适于科学发展等。
    在演讲的第四部分,古克礼教授提出,作为历史问题的“旧李约瑟难题”和今日之中国是否仍有关系?古克礼教授的答案是肯定的:既然社会组织的差异在解释西方更具创造力方面可能是重要的,那么原来的社会组织不适于科学发展,现在是否适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呢? 21世纪的繁盛中国能否发展出相应水平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New Needham Question”。


 
古克礼教授精彩演讲

    古克礼教授认为,中国在实现《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蓝图时既有许多正面因素,如不断增强的投入、人才资源、出版业、研发、海归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也同样在科研体制、企业研发、科研文化和教育等方面面临风险。最后,古克礼教授抛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思考:毫无疑问,中国会走不同的道路,然而有必要思考的是,实现成功的条件均已满足了吗?
    古克礼教授睿智幽默的精彩演讲引起了强烈反响,青钢报告厅座无虚席,掌声如潮。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李水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赵志军研究员、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的厚宇德教授,以及我校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的广大师生。演讲结束后,
张立峰 院长向古克礼教授颁发了“冶金大讲堂”嘉宾证书和礼品。

 
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 张立峰 院长向古克礼教授颁发 “冶金大讲堂”嘉宾证书

 
主讲人简介:
    古克礼教授是国际上从事东亚科学、技术和医学史研究的知名专家,在中国古代数学史、天文学史和医学史等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他于1967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工程科学学士学位;1977年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克莱尔学院做研究员,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历史系做高级讲师,并担任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常务副所长;2003年,他接替何炳郁教授担任李约瑟研究所的第三任所长;他还是剑桥大学东亚科学、技术和医学史名誉教授和达尔文学院院士,并被聘为香港中文大学、山东大学等学术机构的访问教授。
    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与我校 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 长期以来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一关系最早是由 柯俊 院士与李约瑟博士本人建立起来的。我校多名年轻教师曾先后赴李约瑟研究所做访问研究,收获颇丰。古克礼教授目前还是我校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理事会的海外通讯理事,对我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一贯给予极大的支持和关注,曾多次来我校访问、讲学和交流。
 
(文 李建西,图 黄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