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戴吾三教授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戴吾三教授于2011年61日上午应邀来我院作题为“发明专利的启示与思考”的学术报告。戴教授具有宽广的学术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对科技史研究和教学都充满了热情,他的讲座广征博引,发人深思,且富有激情,感染力很强。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潜伟教授主持了学术报告,我院师生40多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戴吾三教授首先提出,已有的文献或教科书中,大都将某一发明的出现归功于某一个人,发明之后的推广和应用都是一帆风顺的;然而考察近现代技术创新的历史可知,一个杰出的“发明”,实际上是由一个“核心”专利加上若干专利构成,集中了许多人的智慧;创新以发明专利为基础,还应包括发明专利推广应用的阶段;创新不仅包括原创性的发明,还包括对其它发明专利的吸纳与融合,是一个连续过程、一个综合过程。
 
戴吾三教授通过对近代以来发明专利的综合与分析,得到三个启示:创新是一个探索过程,包含大量的试错和偶然因素;创新是一个综合过程,包含利用新科学知识和其他成熟的发明;创新是一个持续过程,渐近创新是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常态。戴教授还提出了三个观点:技术发展既有较明确的大小周期,也有周期性的升级换代;小产品的生命力强(如螺丝、拉链等),不显示明确的周期;重大的技术创新涉及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其应用前景难以正确判断,对可能形成的影响也不能真正估计。
 
戴吾三教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科学技术史博士学位,1998年至1999年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至2007年任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副所长,200710月至今任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文理学部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科技史、技术与产业史、科技与文化等。戴吾三教授著有《考工记图说》、《汉字中的古代科技》、《成语中的古代科技》、《影响世界的发明专利》等,与他人合编《清华大学与中国近现代科技》、《科学技术史二十一讲》、《历史上的科学名著》、《科学与艺术》、《艺术与科学读本》等,翻译了《手艺中国》、《技术史》第3卷等科技史著作,并获得多项奖励,有“化枯躁难懂的科技史及古文献为生动活泼的美文,融知识性、趣味性於一体,一股新鲜学术风气扑面而来”的美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