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通讯|王扬宗:中国现当代科技史研究琐谈

 

    2017118日上午10点,应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邀请,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王扬宗教授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楼616会议室做了一场题为“中国现当代科技史研究琐谈”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潜伟教授主持,还吸引了来自我校文法学院、东凌经济管理学院与校外众多师生参与。
 

 
讲座伊始,王扬宗教授首先简单回顾了科学在中国近四百年历史中的发展路径。从明末耶稣会士带来西方学术,到清末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这三百年中实际上并没有合格的科学研究。近一百年来,科技事业才真正逐步建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建立起延续至今的科学研究传统。
    接着,王教授回顾了中国当代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技术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被视为与综合国力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力量。在此观念之下,地方科技志、大学校史、科技人物传记等科技史料的编纂纷纷兴起,构成了当代科技史编史的主要形式。对其进行概括,这些形式则大致可分为节庆史学、歌(功颂)德史学、官方和半官方史学以及村学究史学。而与此相对照的是,通过知网检索2006年至2017年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学位论文,可见现当代科技史研究在其中仅占相当少的比例。现当代科技史研究中节庆史学的繁盛与专业科技史家的缺席,提醒我们应该调整视角,重新发现当代科学史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节庆走向学术,应该首先认识到当代科学的独特性,并将其作为关照史实的角度。王教授认为中国当代科学的独特性在于其曲折的道路、不健全的科学体制、变化不定的科技政策,以及科学共同体的缺位等。而超越节庆史学的关键更在于能够辨析史实。通过广泛利用档案、内部资料、当事人记录、公开资料等一手资料,还原历史现场,对片面宣传进行辨析甚至辩伪,对资料进行检视和解读。通过李政道和杨振宁双方对杨之武谈话内容的回忆出现矛盾,最终凭借第三方中国科学院的档案记录澄清事实这一案例,王教授说明了一手资料对于史实辨析的重要性。
现当代科技史研究的最大意义,就是追寻真相,破解疑义。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技术的内涵,并且推动科学社会学、科技政策等相关学科的发展。现当代科技史研究的范式亟待建立,而首先应做到的就是广泛阅读并理解各类现当代科技史料,关注现实,从认识现实中培养历史感。最终,王扬宗教授提出了他的期望,现当代科技史研究者要有宽阔的学术视野,深沉的人文关怀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开展中国当代科学史研究,是提升我国科学史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之后的讨论环节中,在场师生就如何评价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如何处理当代科技史论争等问题向王扬宗教授请教。潜伟教授对王扬宗教授带来这场精彩讲座再次表示感谢,讲座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撰稿 李庆阳
审稿 严弼宸
摄影 李庆阳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