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通讯 郑乃章:“照子”——见证陶瓷技术进步的小试样
时间: 2018-09-26 点击: 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马鹏
2018年9月19日晚,应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邀请,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技史学会技术史分会理事郑乃章教授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楼203室做了题为“‘照子’——见证陶瓷技术进步的小试样”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潜伟教授主持,讲座吸引了众多在校师生参与。
郑乃章教授首先从照子的本义及其得名入手,结合中国陶瓷的历史史实,探索了唐代以来“照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用途。照子古来有之,原为铜镜或金属制的盛水大盆,其主要功能是映射出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影像,宋初为避宋太祖祖父赵敬的名讳,称铜镜为“照子”或“铜鉴”。而在陶瓷业中,窑工从照子可映射出人们无法看到的影像之功效得到启示,置泥土坯胎于窑火之中,火烤时或熄火后观察烧后胎体的形貌,进而判别窑火对泥土烧成之功效,这种考量窑火之功效的泥土坯胎试样被窑业称之为“照子”。照子是窑工研制新产品过程中的小型试样,虽说没有直接的商业价值,但饱含了窑工开发新产品研究新工艺的技术思想。
郑乃章教授认为唐代、宋元时期、明代及其以后这三个阶段,由于市场需求的不同,照子的使用目的也有所不同。在唐代及其以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是陶瓷的釉色,照子主要以试验釉色为主,窑工们此时的技术探索也主要集中于釉料的配制,他们探索出各种釉用粉状原料按中药配制原理,形成了我国唐代陶瓷器南青北白的局面。宋代以后,陶瓷器逐渐替代金属器皿,这对陶瓷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窑工试验目的增加,照子成为检测陶瓷烧成操作对陶瓷产品影响的专门试样,主要用于试验火候与原料筛选。明代以后,特别是在近代科学引入传统陶瓷业之后,照子逐渐演变为多因素探索的试样,照子由起初的测“釉色”、“测火候”的测试工具,发展成为窑工开发新原料、新配方、新绘画技法等必备的试验试样,按照试验目的不同,照子可分为试坯釉原料、试坯料收缩、试青花、试窑位等类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