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戴吾三:技术创新历史研究的思考
时间: 2017-06-01 点击: 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严弼宸
5月24日下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社会科学与管理学部戴吾三教授以“技术创新历史研究的思考”为题,在北京科技大学冶金生态楼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系“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的第149讲,我院潜伟教授、章梅芳副教授、晋世翔博士等老师出席,由潜伟教授主持此次讲座。讲座吸引了来自我校科学技术史相关专业的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开始前,潜伟教授首先介绍了戴吾三教授的学术背景和成就,以及他与北科大科技史学科二十余年来的渊源,并对戴吾三教授莅临北京科技大学为我校师生带来讲座表示感谢。
戴吾三教授回顾了他治物理学史的早期经历,特别提到早年在工厂的劳动使他对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跟随清华大学到深圳这样一个以技术创新为特色的新区兴办研究生院的经历,则更促使他从传统的古代科技史研究向近现代技术创新史的研究转型。
技术创新史研究的问题起始于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技术大幅变革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使用“技术奇点”“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样的术语来描述即将到来的时代,而在深圳的实际见闻令戴吾三教授相信而这些描述的本质是因为技术发展的模式发生了变化,技术指数式发展的迅猛势头远超过往。如何厘清这段我们正在经历的不同以往的历史,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过去的编史框架难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如国内科技史著作大多把20世纪下半叶统称为“高科技时代”,西方学术界曾按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理论对技术发展进行时代划分,这些都无法准确描述近几十年来的技术高速发展。因此一种新的理论框架是亟需探索的,戴吾三教授的新著《技术创新简史》对此进行了很好的尝试。该书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理论框架的起点,以简明的形式呈现18世纪以来时代演变的特征和重大领域的技术变革,划分蒸汽时代、电力时代、电子时代和计算机时代四个部分,分别描述引领时代的技术创新,引领产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导致产业细分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也重点介绍了有影响的发明家、企业家以及知名企业。除此以外还可以尝试按技术的不同层次、时代特征等进行划分,戴吾三教授认为,技术历史的分期问题具有长久的理论魅力。
戴吾三教授新著《技术创新简史》书影
接着戴吾三教授介绍了两个技术创新历史研究的案例——直流电与交流电之争和从贝尔实验室到仙童公司。在具体案例的分析中,技术创新史研究重视由多项专利组成的发明体系,重视梳理技术产业化过程和市场竞争过程的特点被充分体现出来。通过戴吾三教授的深入剖析,许多在传统技术史框架下不为人注意的重要细节一一呈现出来。
最后戴吾三教授总结了技术创新史的三个研究重点。第一,重点分析发明家、专利申请与产品三者的密切联系,将发明家生平与专利申请书和产品的研究相结合,通过解读分析,能够更好体察发明家的巧思,认识技术实施的关键,了解原始创新的特点。第二,关注创新组织及其规模演变,创新的执行方从个体的发明家到规模日渐扩大的实验室,再到形成科技园、高新技术区、创新城市等创新生态,宏观地体现着技术创新在不同时代的不同特点。第三,同其他具有或期望具有鉴往知来功能的历史研究一样,从科技政策的角度关注创新战略与未来技术发展路线,也是研究技术创新史的重要目标。
在之后的提问环节中,章梅芳老师首先谈了她对本次讲座的一些感想。章老师认为技术史研究视野从发明、发明人扩展到技术发明产业化的历程,是对原先偏向内史的技术史研究的重要补充,使她深受启发。同时章老师表示,戴吾三教授本人的研究转向经历,也是对我院同学拓宽研究视野的良好激励。现场师生还就技术传统在不同文明中的差异和作用、古代技术研究中的创新因素、技术发展周期与经济社会危机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交流。戴吾三教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回应,还在牙刷、针、铁丝网等日常用品的发明创新、技术史视角与甲骨文研究、技术创新理论的边界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充分展开。
最后,潜伟教授对戴吾三教授带来一场内容极为翔实、令人深感意犹未尽的精彩讲座再次表示感谢,讲座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撰稿:严弼宸
审稿:乔尚孝
摄影:乔尚孝
长按可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科史文苑”(左)
和官方微博“北科大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右)
了解更多信息
我们的官方网站是:http://ihmm.ustb.edu.cn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