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再论“处疫之道”——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第217讲

2020年3月27日晚19:30,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以在线视频会议的形式举办了科学技术史学术论坛的第217讲——“处疫之道——疾病全球化与世界科学家共同体”。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国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历史系高晞教授主讲,由我院院长潜伟教授主持,共100余名院内外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师生参加线上讲座

讲座伊始,高晞教授以当下新冠疫情这一热点话题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冠状病毒的名称由来和全球疾病的发展历史,得出疾病本身的流传具有全球化特征,即疾病的无国界传播和跨文明特征。

高晞教授讲座内容

纵观19世纪以来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全球流行疾疫,疫病的跨国界传播呈现全球化态势。高晞教授继而抛出“疾病的全球化从何时开始”这一问题。紧接着,高晞教授以鼠疫作为案例,重点分析了在对抗鼠疫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从发现“未知疾病”到建构近代传染病模型、开创疾病地理学,是如何携手合作并形成科学家学术共同体的。

接下来,高晞教授探寻了“流行病”这一希腊文词源含义,“病”的来源与发展体现着疾病与人类文明同生共死的特征。并接着引入梅毒、西班牙流感、艾滋病、霍乱等案例,探讨了疾病的污名化现象。

最后,高晞教授从文明特征、生态环境、区域性经济和传统文化等视野,阐释了疾病的文化隐喻,且进一步分析探讨了疾病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高晞教授认为,科学史家要讨论的是,疫病的全球化趋势和传染病模型的建构是如何影响历史学书写的。

讲座内容结束后,在线师生针对讲座内容,就科学全球化与疾病全球化的关系、历史上的疫情传播路线、疾病的隔离等问题,纷纷进行提问互动,高晞教授一一给予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为在座学生推荐了相关书籍进行阅读。讲座持续了近2个小时,最终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

高晞教授推荐书籍

我院学生认真聆听讲座

撰稿:陈笑钰

审稿:岳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