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课啦——走近民族文物 探寻中华根脉
时间: 2024-03-04 点击: 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多地域、多文化融汇聚合而成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础上始终保持着大一统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硕士生党支部积极响应新时代党的号召,在研究院党委的带领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推动与科大附小的红色“1+1”共建项目走深走实,党支部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走上附小讲台,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课程,将文化自信、民族团结的种子带入科大附小的课堂。
本学期的系列课程以我国的五大自治区为视角,通过带领学生们学习自治区的传统文化、历史故事、人文地理等知识,走近自治区的代表性文物,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探寻中华根脉,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使其对中华民族大团结有更好的认识,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课程一年的经验积累,本学期授课前的准备活动高效开展,16节课程的分组、选题、备课、试讲、讨论、内容优化等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本学期首次授课于2月29日周四下午15:50准时于科大附小五(一)班教室开展。
首节课程以最早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讲起,从内蒙古自治区的地理地貌、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及当地衣食住行等方面导入,授课老师多采用提问互动的方式,与同学们充分讨论自治区的地理风貌、民族习俗、旅行见闻等,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之中。
在历史部分,通过“胡服骑射”的故事,讲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富国强兵,主动学习游牧民族的服饰和骑射技术,改革提高了赵国军事能力。并以“昭君出塞”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两个故事,来展示民族团结,文化上边疆与中原的交流与合作。
课程后半段,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讨论,讲述“走西口”的重大人口迁徙事件,人口流动为贫困百姓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带动了文化的交流传播,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带动了草原地区的繁荣和发展,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重要的一环。课程最后,讲解和观看动画短片《国家的孩子》这个超越血缘、民族、地域的亲情故事,更好地让同学们体会到统一融合的中华民族, “我们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课程结束后,授课小组成员和到场的附小教师、同学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答疑,并合影留念。授课成员还对本堂课进行总结整理,教学相长,向后续小组分享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硕士生党支部在研究院党委的带领下,在兼收并蓄中拓展知识广度,在交叉融合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理论授课、实践探索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自觉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积极建设者、坚定捍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