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日活动——触摸历史印记,传承千年文化
时间: 2025-10-09 点击: 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科史青年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激发青少年探究历史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科技史24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联合科大附小开展以“触摸历史印记,传承千年文化”为主题的红色“1+1”活动。
9月26日上午,科技史24级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及积极分子与科大附小的150名五年级学生共同走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以文物为载体了解生动的历史,感受文化的传承。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焦丽君出席此次活动。
在博物馆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首先走进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厅,从“江河道渠 水运初兴”至“城河共生 交相辉映”,深入感受大运河与北京历史文化的紧密关联,并通过兼具科技感与趣味性的全域沉浸体验系统领略大运河沿岸的人文风貌。随后,师生们前往参观沧海撷珠——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珍藏文物展,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党支部成员结合自身专业知识,为小学生们补充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在互动中强化主动科普的意识。
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可视库房与文物保护中心展示功能区,师生们得以近距离观察文物存储环境,了解纸质文物保护的操作流程和真实的工作场景。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研究员将文物保护类比为“医生治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文物从出土到修复并最终呈现在游客面前的一系列复杂操作。大学生党员们结合功能区的陈设分享学习生活中与文物的密切互动,如电镜、刻刀等各类工具的使用方法,在考古工地发生的趣事等,深化专业认同的同时激发了小学生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与热爱,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探究历史、博览古今的种子。
参观结束后,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专业文物修复师王颖竹和胡晶老师以“文物修复:让历史重现光彩”为题作学术报告,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与典型案例,详细讲解文物修复的原则与操作流程,并现场演示了纸质文物的修复操作,让师生们深刻认识到文物修复工作对于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
最后,党支部成员刘宗羽作以“赤子心·钢铁魂”为主题的柯俊院士科学家精神宣讲,讲述柯俊院士攻坚克难、爱国奉献的动人事迹,引导在场师生学习院士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精神,树立勤奋钻研、勇担使命的理想追求。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活动依托红色“1+1”支部共建,完善了研究院“馆校互访与实践”特色机制。促进研究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在现场引导和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深化专业认同,提升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