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洱海的赤子——《云南科学技术简史》书讯
时间: 2014-01-08 点击: 次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民族文化,故素有“七彩云南”的美称。提到云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丽江,江如碧玺、山石秀奇、原色古城的美景让未去的人心向往之,去过的人则流连忘返。然而,丽江仅仅是云南的一朵奇葩,一个真正的“七彩云南”尚“养在深闺人未识”。2013年11月,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李晓岑教授所著的《云南科学技术简史》(以下简称《简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为我们展现了古代的“七彩云南”。本书以时间为轴,综合运用了科技考古、科技史和传统工艺多种方法,介绍了从远古至民国时期云南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读者展现了古代云南人民生产生活的恢弘画面,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云南的古代,也为今天云南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史料。
作者以地理环境、生物、民族文化三个“多样性”开篇,云南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在这片具有多样性的红土地上生根发芽。远古时期,云南洱海地区率先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商周以后,云南进入了青铜时代。战国中晚期到西汉时期,云南的青铜文化极盛,并带动了农具和工具的进步。东汉以后,云南和内地的科技有了广泛的交流,同时也有一些云南特色的成果。唐代,云南建立起强大地方政权南诏国,这一时期云南的科学技术都有极大的进步和提高。宋代,云南建立了大理国,
科技上呈现出服务于宗教的特点。大理国被蒙古兵灭,但同时实现了云南地方和中央政权的统一,内地对云南科技的影响日益加深。明代云南又一次统一于中央政府之下,其主流的科技也逐渐融入到中国传统科技之中了。清代,云南的科技一方面受到内地的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又保有一些独特的科技成果。期间近代科技也开始出现在这片红土地上,开启了科技的近代化时期。民国时期既是近代科技大量引进的时期,也是云南传统科技近代转型的阶段,云南的主流科学技术终于与世界科学技术融合在一起了,并一直影响至今。
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有一条清晰的关于云南本土科学技术发展的脉络。一方面,作者看到了云南本土科技与内地科技的交流融合;另一方面,作者也强调云南本土科学技术的特点,可谓“和而不同”。不论是云南本土科技,抑或是内地的科技,最后都汇入了世界科学技术的汪洋大海。作者对家乡云南有拳拳赤子之心,在本书的前言中,作者直言:“认识云南,建设美丽云南是我们的共同心愿,笔者愿为云南之梦的辉煌事业奉献这一小小的花朵。”
《简史》还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例如,以大理冰期(距今70000—10000年前)的发生解释了云南新石器时代姗姗来迟的原因,并据此否定了一些云南和日本的学者认为云南是亚洲栽培稻的发源地之说。一般认为大理马是“短小不堪行阵”的羁縻马,经过作者的研究发现,大理马并非羁縻马而是西北马种的战马。对明清时期云南的科技也有新的研究,包括杨士云、马德新、李??等科学家的成就。在本书中,作者首次对民国时期云南科学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认为抗战等因素对其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作者曾出版《白族的科学与文明》、《云南少数民族手工造纸》、《云南民族科技》、《云南民族民间工艺技术》、《南诏大理国科学技术史》、《古滇国金属技术研究》等著作,应该说,此次新出版的《云南科学技术简史》是作者20多年孜孜于云南科技史研究成果的一次综合。
王颖竹
2014-1-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