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科学技术与文明智库发展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575日下午,第三届科学技术与文明智库发展研讨会在北京科技大学逸夫科技馆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南京大学等单位专家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围绕“科技与文明融合背景下智库发展新探索”,开展充分交流讨论。耿小红书记主持研讨会开幕式。

在大会开幕式现场,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卫冬教授发表致辞。他向莅临参会的各位专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一流学科建设进展,以及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智库建设成果,并代表学校对专家们的到来致以诚挚且热烈的欢迎。

张卫冬致辞

耿小红主持开幕式

研讨会由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任福君教授和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科学技术与文明研究中心副主任潜伟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科学院原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方新教授作题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报告。方新教授指出,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创新的历史,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后发国家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原始创新,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持续推进技术革命性突破。同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新兴产业和结构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优化创新生态是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由之路。

方新作报告

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勤教授作题为《科技创新(民用)环境的三个问题》的报告。张勤教授指出,目前,单一从众的科技评审方式限制了原始创新的发展。建议科技管理部门要以达标评审为基础,积极为科研人员营造潜心科研的土壤。同时,建议科技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和政策法规、部门协调、绩效问责、受理投诉等宏观职责,持续深化中央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科协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勤教授作题为《科技创新(民用)环境的三个问题》的报告。张勤教授指出,目前,单一从众的科技评审方式限制了原始创新的发展。建议科技管理部门要以达标评审为基础,积极为科研人员营造潜心科研的土壤。同时,建议科技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和政策法规、部门协调、绩效问责、受理投诉等宏观职责,持续深化中央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张勤作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韩宇研究员作题为《构建AI3协同发展的学术生态》的报告。韩宇研究员指出,在当今世界,AI无处不在AI也正在改变科研人员的工作习惯AI在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快的数据处理方式,节省研究者的时间或金钱,使处理新类型的数据成为可能等诸多便利的同时,AI的使用也导致过度依赖模式识别而缺乏理解、结果可能在数据中引入偏见或歧视、学术抄袭的变异以及基本科研伦理等问题。为加强AI时代的科研诚信建设,应明确期刊基本立场,清晰管理部门政策,推进自律规范建设,依法推进科学治理,从而实现Artificial IntelligenceAcademic InnovationAcademic Integrity的协同发展。

韩宇作报告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郭哲作题为《不确定时代的创新治理与科学文化塑造》的报告。郭哲馆长指出,目前,大变局加速演进,双链重塑,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暗流涌动,科技创新成为战略博弈主战场,全球竞合变量日趋复杂。科学迈向无尽的疆界,科学范式、创新模式也引发了科技经济社会新关系变革。在这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始终是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科学文化作为人类科技实践的精神化结晶,连接不同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在此背景下,探讨科学文化对于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大势、人类文明大局、中西文化交流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郭哲作报告

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李刚教授作题为《高校智库建设中的十大关系》的报告。李刚教授指出,高校智库在思想生产、学术支撑、人才队伍等方面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能够有效发挥新型智库在决策咨询、公共外交、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功能。高校智库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学术研究与决策咨询的关系、学科建设与智库建设的关系、小核心与大外围的关系、领军引领与团队协作的关系、专家驱动与数据驱动的关系、自力更生与借力发展的关系、任务性议程与自主议程的关系、思想生产与思想输出的关系、长期跟踪与即时响应的关系以及建设性与批判性的关系。

李刚作报告

中国工程院二局原局长王振海作题为《浅谈咨询及建议撰写》的报告。王振海局长首先以《诗经·小雅·皇皇者华》为例,介绍了咨询的内涵、历史和作用。好文章和好的咨询建议,是思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高级艺术品。好文章,可以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永不退色的明珠,可以成为人类宝贵的财富。好的咨询建议,可以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可以成为国家兴旺发达的智慧源泉。咨询建议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坚持确有必要的基本原则,要重点突出、说服力强、通俗易懂,同时注重报文的政策窗口。

王振海作报告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原院长胡志坚研究员作题为《国际大变局下科技创新合作与发展——能量转换与进化视角》的报告。胡志坚研究员指出,宇宙演化是能量转换过程,能量转换形成能量等级结构。工业化历史是金字塔横向纵向不断创新扩张的历史。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生产力应该体现能源创新能力、横向上创新驱动各层级经济总量扩张的能力、纵向上创造更高更新的能量等级不断涌现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能量转换能力。从世界竞争视角来看,开放是攀升的前提,我国要在开放合作中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

胡志坚作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评估与战略规划研究咨询中心主任,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王宏伟研究员作题为《激发创新积极性视角下提升科技智库人才能力研究》的报告。王宏伟研究员指出,目前,我国科技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缺乏全能型或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的人才、人才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人才选拔渠道不畅,科技智库研究人员的整体研究能力需要提升,而管理制度缺乏灵活性进一步制约了体制内科技智库研究人员积极性。为进一步激发科技智库人才创新积极性,建议培育有利于激发科技智库人才创新活力的创新环境、体制机制、政策体系,优化人才激励计划。

王宏伟作报告

研讨会最后,张卫冬副校长作了总结讲话,对专家们的莅临指导再次表示感谢,希望各位专家为学校未来建设和发展提供更多宝贵建议。

来自中国营养学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以及北京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文法学院、经管学院、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等部门30余位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参与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