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传统文化论坛第九讲——“论髹饰工艺与科技进步的互动”隆重开讲

2022年11月10号上午,由北京科技大学传统金属工艺传承基地主办,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承办,北京科技大学非遗保护传承协会协办的北京科技大学传统文化论坛第9讲“论髹饰工艺与科技进步的互动”隆重开讲,主讲嘉宾为东南大学教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长北教授,讲座为线上举行。讲座伊始,主持人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章梅芳教授简要介绍了长北教授的工作经历和在漆艺研究上的成就,之后长北教授就“髹饰工艺和科技进步之间的互动”这一主题做了系统、全面的讲解。

长北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早期大漆的使用情况,比如在新石器时期中国先民已经法现大漆具有高度的粘合性,被用来涂刷木器和陶器;商代青铜工具的普及及春秋时代铁工具的发明大大推进了木器精加工工艺,对漆器制作技术产生了推动性的影响;汉代出土了大量的以木、皮、竹、藤、麻布等材料为胎骨的漆器,是实用漆器的黄金时代;秦二世欲漆城而优旃言“顾难为荫室”,表明秦汉时期已经有了较大规模的炼漆活动;北魏南北朝时期有多处干性植物油熬制炼漆的记载,这种炼漆活动大大提高了涂层的明度和光亮度,为后世漆工艺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长北教授着重讲解了唐代的“填嵌”工艺,包括螺钿平脱、金银平脱、末金镂和犀皮等。“填嵌”工艺的共同要领是:用稠漆起纹或将装饰材料贴、撒于漆胎形成纹样,全面髹漆,待干固后,磨显出纹样,推光。其中磨显推光技艺的成熟,是填嵌类髹饰工艺诞生的必备条件。她随后针对螺钿平脱、金银平脱、末金镂和犀皮四种髹饰工艺的具体做法、起源、发展、文物实例等内容做了详细介绍。其中,螺钿平脱、金银平脱、犀皮等工艺的东传直接影响了韩国螺钿平脱漆器风格的形成和日本“唐涂”工艺的发展。

长北教授随后讲述了宋、明、清时期桐油在漆工艺中的使用,以炼制的干性植物油入漆,可以使涂层变软,多层髹涂之后,可以用刀具雕刻纹饰;用生漆、熟桐油、鱼鳔胶、滑石粉、蛤灰、香灰、土子等调和形成含胶量大、细腻柔软、可塑性好、透气性好的油漆混合灰,可以在漆胎上堆出阳纹或塑出纹饰。正因为桐油的使用,雕漆、阳识、堆起工艺甚至厚镶他物于器面的工艺才接踵诞生,漆器的装饰、颜色才更趋丰富。随后长北教授为我们展示了剔犀、剔红、剔黑、剔彩等多种雕漆文物的实例。

长北教授还为大家讲述了描金、戗金等箔粉髹饰工艺,描金是指用金箔粉反复研磨成金泥代替彩漆制成图案,戗金是指用刀在漆面钩划粗细不一的线条,划槽内填入金胶漆,待其表干而有黏着力时,用丝绵球蘸金箔粉戗入划槽,敷实成金线图画。她还注意到20世纪铝和铝箔的大量问世并日趋廉价,使得铝箔粉罩明研绘的发明才成为可能。长北教授积极评价了科学技术在髹饰工艺中的作用,她认为髹饰工艺与科技进步互动是正常规律,在新材料、新工具不断被发现、被发明的过程之中,天然漆髹饰工艺才能不断被更新、被创作并逐渐走向漆艺术。

最后,长北教授向大家推荐了她的漆工艺研究著作,包括《髹饰录与东亚漆艺》、《髹饰录图说》、《髹饰录析解》、《长北漆艺笔记》等,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髹饰工艺。长北教授的精彩匠作使得在场听众对髹饰工艺和现代科技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讲座结束后,参会听众就当代漆工艺的动向、古代漆工艺中添加的油料和油漆比例等问题与长北教授进行了互动交流。整场讲座反响热烈,吸引了传统工艺研究的同行及来自北京科技大学的在校师生230余人。



长北教授讲座截图



部分线上参会者截图